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一章 学院路的历史地理
位置上独立建院,更名为北京医学院;

    北京石油学院的合并成立则分两步走:先由清华大学采矿系、化工系,北京大学工学院,燕京大学有关学系,以及北洋大学地质系、采矿系、化工系、机械系,于1952年共建了清华大学石油系。紧接着教育部成立石油学院筹备组,以清华石油系为基础,成立北京石油学院。此时清华大学石油系已初具规模,有化学、地质、机械、钻采、炼油五个教研室,设立占井、开采、炼制、储运、矿机、炼机六个专业,教师60多人,学生400多人。

    当时这批新组建的院校急需校舍办学——北京钢铁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借用清华大学的校舍办学;

    北京地质学院在原北京大学工学院院址(端王府夹道)和北大图书馆(沙滩)临时办学;

    而北京林学院则借用西山大觉寺等几座古庙办学。

    北京市政府迅速在京郊西北部完成教育与科研区域规划,调集庞大的建筑施工队伍,突击完成建设任务。在北起六道口,南至北太平庄西路(今蓟门桥)的地段上建设学院路,同时开工兴建八所院校的教学区和校舍。工程从1952年年底开始,到1953年暑假期间基本完工,八所院校相继迁入新校址。这八个学院校园两两相对,由北向南排开,中间形成一条宽阔的大道,公路于1954年年底建成通车,被命名为“学院路”。道路两侧除了学院占地,全是绿油油的庄稼地。由于道路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八大学院的名气随之远扬。

    当时途经学院路的公交车为31路汽车,该路汽车开始首发站是西安门,在学院路上停三站,通往颐和园;后改为平安里至中关村;现改为331路,从平安里启程,香山是终点站;一晃眼,它已是63岁的“老公交”了,岁月蹉跎。

    学院路,俨然成为那个崭新年代里大学城的代名词,新中国又一个日新月异的地标。也是无数莘莘学子和院校子女们引以为傲的殿堂和乐园——它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启航的地方。

    第四节 故园难舍

    上个世纪60年代末,由于国际形势严峻,许多北方的大中城市开始疏散人口。1969年10月,随着一声令下,北京的十三所重点高校外迁,史称“京校外迁”;其中涉及八大学院的——石油学院、地质学院、矿业学院、农机学院和林学院,这五个学校相继迁离北京。

    钢铁学院原定迁往云南昆明,据说要与昆明工学院合并。临上火车的前一个夜晚,一位钢院上初中的小男孩,跟随着父母把行李打好,准备第二天出发,却在当晚接到紧急通知,幸运地留在了北京。

    我依然能体会到这个男孩当时突然松了一口气的感觉,随及,男孩哼起了小曲,接着,他轻松地将行李打开,把衣物重新归置到壁柜里,悄悄地取出藏在衣物里的小物件——一颗精致的象牙麻将牌,塞进褥子底下┄┄这一幕,几乎让五所迁校离京的孩子们羡慕了一生。

    北京石油学院迁往山东鲁北的胜利油田所在地——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北京地质学院先迁往湖北江陵,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1975年再次迁徙,落脚武汉市,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

    北京矿业学院1969年先迁往四川合川县三汇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又搬至江苏徐州市,复名为中国矿业学院。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先迁到河南省博爱县,再搬往重庆北碚,先后更名为四川农机学院、重庆农机学院;1975年又迁至河北邢台,再次更名为华北农机学院;1979年返京复校。农机老教授曾苦笑地回忆道:“搬家都是整箱地抬走精密机械及仪器,别人都管我们叫“箱子大学”。

    北京

-->>(第4/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