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旗庙村北是土城。明朝早期的时候,人们在这一段土城上挖开了几个豁口,最大的一个叫牤牛桥豁口,明清乃至民国时从德胜门去海淀一带的古道就从这个豁口通过。在豁口南侧西边,大路边上有五间砖房,坐西向东,面向大道,解放前在这里开有一间茶馆和一个小餐馆,许多人路过这里都要歇歇脚,喝点水或是吃点东西,生意很兴隆。在豁口的南侧偏东有一座小庙,是座龙王庙。有两间房子大,也没有院墙。每当天不下雨、庄稼大旱时,农民们就会把龙王座像抬出来求雨,人们抬着龙王座像绕着田地走,直到下了雨再把龙王座像送回小庙来。这庙有人看管,庙虽小却有几亩地产,看庙人姓程,靠这几亩地过活。庙的旁边沿着道路长着十几棵白杨树,很粗很高大--—晚风一吹,树叶哗哗地作响。
民国时期这地界儿属北平市北郊区,北京解放后,属十四区第12乡。解放初年,国家在祭旗庙和黄亭子一带建测绘城。为了加快建设速度,经政务院批准,在北京北城墙西侧,扒开了新街口通往北太平庄的豁口。并从新街口修了一条公路直通北太平庄(新外大街),公路又从北太平庄向西拐,经过测绘城,一直延伸到西土城的学院路南端。
第三节“出落大方”
50年代初,国家在各个领域学习苏联。受其教育体制的影响,政务院于1951年5月18日批准了教育部部长马叙伦的报告,确定适当地、有步骤地充实和调整原有高等学校的院系,先从华北、华东做起。1952年5月,教育部提出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原则和计划,其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紧接着教育部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院系调整:撤并了教会大学(如: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津沽大学、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等);更名了若干所大学(如:原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原北洋大学更名为天津大学等);按照苏联高教定义,北京大学定位为文理类综合性大学,清华大学定位为工科类综合性大学;除留少数综合性大学外,按照苏联模式,组建一批单一的专科性高等学院;从而确立了按照专业条块分制的高等教育体制,其结果是突出了工业部门所属的专业院校的发展,弱化了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大学建设。
为加快工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国家在北京海淀区的西土城往北——五道口、满井村、九间房、六道口一带选址,兴建“八大学院”。这些新诞生的学校是: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航天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医学院、北京林学院。这些学校校史的起点无一例外都是1952年,它们是那个充满希望的年代里诞生的八个兄弟院校,八大学院由此“横空出世”。各校组合、分立、迁移及成立情况如下:
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科组合成立北京地质学院;
由北京工业学院、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工学院、西北工学院等校的冶金系科、北京工业学院的采矿、钢铁机械系科、以及北洋大学采矿系金属组合并成立北京钢铁学院;
由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北京航空学院;
由北京农业大学机械系、北京机耕学校及农业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
由北京农业大学、河北农学院、平原农学院等校的森林系合并成立北京林学院;
1952年,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矿冶系并入位于天津的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9月11日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在学院路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