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醒来,已是次日清晨。
头一天,先知拿着根小树枝,咬散纤维当牙刷使。当时感觉还凑合,事后却想起,还有木炭磨细当牙粉这一招,今天正好一试。
口腔卫生对健康影响不小。不说什么“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这种废话——牙痛当然是病。
吃东西靠牙齿。一旦牙齿出了问题,饮食就会出现困难,然后营养就有可能无法有效吸收和摄取……更加关键的是,这还可能会是细菌病毒的侵入口。
蛮荒时代,牙齿出问题,那是想治都没地方找——为牙花过几万块,还苦头吃饱的先知,可谓记忆深刻。
不光是口腔卫生,茅房、饮用水、饭前便后洗手……所有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相关的,先知都准备尽快提出建议,并让长老去推行。
由于身份,威信满满。先知的建议,族人那真叫是“理不理解,都先执行”。最初当有各种不习惯,但也不必担心会有反对的浪潮出现。至于日后,卫生改善的效果必然会以事实说服所有人。
对此,先知深信不疑。
新的一天,先知给自己划定的工作是:制陶。
虽然最初并未打算优先处理它。但既然要食盐精炼,那就要将它提前了。
考虑到容器的尺寸,先知打算先起一座小土窑——之前做飞轮的时候土坯晒干扔火里就好,现在可就不行了。
土窑的修建需要花不少力气。
首先,这土窑的土是相对洋字而言的。主体框架,先知准备使用片状岩石来搭建。石块形状虽然不算规则,但至少有上下两个平面,垒砌还算方便——想要形状规则、大小一致……等以后烧出砖头建新窑的时候吧。
除去石头,土也少不了。糊缝保温很重要。不过,这土不是随意挖点就能用的。和那些土坯一样,土窑也需要用粘土,同样是杂质越少越好——多了不仅受热后易开裂,塑形也不方便。
记得黄泥是不错的原材料,只是一时不知去哪里找。量少可能还方便……现如今,河泥可以是一种选择,选用淤泥质的细粒土的话。
石头与河泥的材料问题,只需先知提出,其后自会有长老出面,组织相关人等采集搬运。只是河泥还需要的后续处理,就需要先知亲自指导那两个跟班小弟了。
处理其实并不复杂。主要任务是除杂,不论石头还是甲壳。方便的话,最好连沙粒也剔除掉。
然后就是“和面团”。
淤泥和水后,要不断像和面那样地“揉捏”,直至质地变成均匀且带黏性的状态(之后将称这种处理过的泥土为:黏土料)。经过如此处理的黏土料,不仅可以保证塑形时的黏性和承重性,使之不易变形,还因质地均匀、不含气泡,也能有效降低烧制时损坏的可能性。
有鉴于土窑加陶坯的用土量不小,先知直接让小弟们用脚踩来代替了用手。
原料准备期间,先知也没闲着。在一旁的地面上,“土窑设计图”正逐步成型。
土窑分上下两部分。
下层是提供热量的“燃烧室”,木材将在这里燃烧。上层是“窑室”,土坯将放在这里面进行烧制。
为了窑室内部温度均匀——温度不匀,土坯容易开裂——底部需要一个,相对均匀地分布着多个透火孔的,托盘。
托盘没有现成的替代品。用石条搭建栅格也行,可惜没有合适的石料,只能用黏土自制:先做个圆盘状土坯,再用树枝或者手指,在合适的位置捅出密密麻麻的窟窿。
这是实验型验证用土窑,但尺寸……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