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搬没必要,但变化,或者说进一步的简化,还是要做的:
字母只保留了英文字母的大写,弧线也简化成了斜线加折角。比如字母c,就类似左单书名号;字母d是尖头朝右的空心正三角形;b则是两个小号的“d”叠在一起……
除了能直接使用的声母韵母,现有语言中还有部分发音不在拼音之列。好在英文音标中有相同或类似的能够对应,因此又往字母表里补了“反e(代替e转180度)”等几个字符。
现有语言相当的原始。
不光拟声叠词多,比方说“(流水哗哗的)哗哗”、“(沙沙作响的)沙沙”,声调还带有“方向、指向、转折”之类的意义。其中“上”和“下”就是同一发音,但通过升调和降调来做区分。
比如,像拼音第三声上声的音调,就表示转折向上、变好、变大等意义。为了对应向下、变坏、变小……先知又补了个箭头朝上的“倒上声”符号。
还有长音和空一拍的停顿,先知为此也添加了长音符,和中顿符。
最讨厌的是,部分语言必须发音配合相应的动作,然后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一个意思;甚至还有纯肢体语言的……
这些放在汉字体系,依靠象形、会意什么的可能都还有办法处理,可在拼音上……实在是有困难。好在这种类型为数不大,可以暂时无视、押后处理,又或交由长老他们自行解决。
最终搞出来的一整套东西,有点类似于日语假名,还是使用了罗马字母拼写的假名注音体系。
先知对日本多多少少有这样那样不太友好的认识……但对于有用之物拿来借鉴,可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师夷长技么。何况假名本来就是从汉语演化出来的,更具借鉴的意义。
虽然想全面推行汉化中文,但当前要的是能尽快起效。
先知思前想后,决定,现有语言全数保留,以拼音标注读音的方式作为记录方法——可谓能用上的,就一点也别浪费。
等以后汉语汉字普及,土话自然会被淘汰而消逝——掌握着“发明”、“制定”等种种最终权力的先知,对此充满信心。只要条件合适,就会将汉语汉字作为“官方语言”,进行潜移默化地推广。
强制?没有太大意义。几千年进化后的精华与原始粗糙的胚胎做比较,尤其是在有最高权利来做背书的时候。
劣币驱逐良币?怎么可能。赢家通吃才是结局。好东西,终将闪光。
确定完字母表以及音调等符号,之后便是简单常用的数学符号了。
加、减、乘、除,等于号……没啥好说的,直接照搬。数字的字体,思来想去,最后选择了电子记数板的那种样式:
最多7根短线,就能表现出0至9十个数字。横平竖直,不带一点倾斜。当然,实际书写时不必把“1”这样的一长竖分写两笔。
想过诸如把“8”写成上下两个三角的沙漏型,又或者两个小菱形……最终还是以“横平竖直”简单清晰的特点,确定为第一版,又叫,用于重要信息的记录。
光有印刷体肯定是不够的。
先知也没打算自己平时做个记录还得方方正正。
于是,“手写体”——弧线版本——同时公布,并附带了字母的小写。只是暂时不做推广。
数字也多了一套“斜线版”的简化体,比如数字3就是字母m顺时针转90度,作为手写时的补充。
……
文字、书写的确定,让长老如获至宝,欣喜万分。带着身边那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