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工具?打谷机、扬谷机、石碾磨盘什么的,俺没本事,搞不出来。但就你们现在这水平,说不得,俺也是可以稍稍改进那么一下下滴。
小改能起大效……亦未可知啊。
动手不行,可眼光和见识,对农事基础的认知和知识,还是没问题滴。
然后,实际情况,就清晰明了地告诉先知他老人家:
你丫,想多了。
说到收获,城市出生,几乎没有接触过农村和农业的先知的第一反应,自然是:先镰刀收割,再从茎秆上打下谷粒,最后晒干以便储存。
稍作打听便知道,收获用工具已经出现。只是……切割用的开刃石块、皮兜作用的兽皮,这俩算得上是工具的话。
收割方式更为惊人。有用石刃的,但切割位置却是茎秆中上部靠近麦穗处,而不是在茎秆下部,成束割下。更有剑指谷粒,直接用手撸将谷粒从茎秆上捋下来的……
皮兜是存放收获之用。斜着往身上一挎,由肩膀承重。一条细绳连接着皮兜和副手,也就是非惯用手,使得皮兜能随着手臂开合。这样,副手伸出抓茎秆的同时皮兜被打开,主手捋下谷粒后就能直接投入皮兜中存放……
当然,用石刃的同样也在使用皮兜,只是开合用的那条绳子连接到了主手,存放动作换成了副手,仅此而已。
至于残留的茎秆,除了部分别做他用,另行收割外,其余的将就地一把火……
嗯,还懂得“刀耕火种”里的火种啊……不错不错。农耕技术棒棒的……
呀呀个呸啊!
别的不说,这收割……这nm是叫收割吗??
这就是“摘果子”好不。还是一边采摘一边掉的那种。没有原地掉落三分之一那么夸张,却也够后面蹲着捡拾的小鬼们忙活好久。
拾麦穗,很正常。收割后总免不了要再收拾一下的。历史上好像也有“皇帝收割,皇后拾穗”的劝农仪式。问题是……掉成这样,捡都捡不干净的啊,喂!
对食物不是一直很重视的吗,嗯!?
这么一片地儿,收获本来就不多,收获还得损失一部分……
先知真的骂娘了。
这些……大概能……吃多久啊?
哦!这些啊,通常来讲,大概够吃xxxx……
!!!
长老,累西不西在……忽悠俺?!
真是不问不知道啊。
我真傻,真的。
单知道一粒种子会长出几个穗,每个穗上又会生十几、二三十(?)的谷粒。按现有的农业技术推论,考虑种子的发芽率,分蘖数的多少,穗上谷粒数目的大小……
之前非常不确信地猜测,种收比,也就是种子数与收获量的比列,大概、可能,也许……会是在:一比十出头……情况的不好下的话,还可能上不了两位数;但要是运气,有个十几甚至几十……也是说不定的。
我真傻,真的。
根据某讲座,又或是某节目中提到“《齐民要术》中记载:粟,1:24~200;稻,1:44~200”的比例,先知取小值之后再打了折,得出了之前的猜测。
虽然这样的猜测肯定不靠谱——人家《齐民要术》里不都还小几十到两百的误差吗——但再少再少,就算不到两位数,一比个七八总该是有的吧?都打折成这样了,不过分吧?
“收获的一半,要留种。如何不多开新田扩大种植的话。”
长老之言,“如雷贯耳”。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