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26章 、南船北车(下)
动,隶首的话还没说完,他就站起身来把双手举起,大声的呼喊着:“高高的釜山尊奉你,黄帝;长长的涿水敬仰你,黄帝。普天之下,一统邦国,祝您长寿无疆!”各个首领也一样的振奋高呼:“轩辕黄帝,长寿无疆!”

    风后和隶首一左一右站在黄帝两侧,风后代黄帝宣告盟约:

    一、天下一统:四海之内姓氏自治,不结联盟。统一邦国,轩辕氏为共主,尊号黄帝。

    二、领地归建:天下土地及其山林河域,人人共有。已占有的和尚未占有的,均由邦国分封。

    三、土地使用:封地内推行耕种养殖,摈弃迁徙采集。

    四、天下无兵:邦国设士师以讨伐无道,其他氏族唯勤勉于农桑。不设刀兵,以弥战争。

    五、信仰自由:氏族有权奉自己的神祗,不许侵犯。

    六、婚姻自主:族内男女不许结婚,族外自由择婚。

    七、生产生活:刀耕火种,金石并用,开辟道路,蓄水保旱,开流排涝,发展农桑林木。

    八、鼓励创造:造字计数,取代结绳记事;舟船车马,水陆引重致远;高屋建瓴,远离穴居野处;命名方物,标识人文山川。

    九、组织机制:邦国设置官吏,管理天下事务,指导农牧渔猎,监督盟约执行。

    十、执规罚约:盟约为天下氏族统一规则,不论与约不与约,均需严格遵守。相背或叛盟者,杀无赦。

    风后最后致颂词:“昭告天下,四海一统。轩辕黄帝,唯吾独尊。釜山合符,传播四方。尊帝重农,统一来朝。呜呼!”

    会盟的各个首领一起匍匐在地,重复着一遍颂词:“轩辕黄帝,唯吾独尊。”

    这就是《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司马迁这里所称的“天子”,是自己那个时代的称谓,在黄帝时代,没有这样的称呼。当时共认他是天下的共主,是事实上的最大首领,“黄帝”,就是最高的称呼。既没有天子或者王候公爵之类,也没有国家的说法。“皇帝”的称谓源自于秦始皇,他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称始皇帝。历史学家共认,分封制从黄帝开始,他是事实上的中华第一帝。

    风后与每一个首领颁发了石符,符上有仓颉造字。他先宣告了符约:“轩辕黄帝所执为令符,号令天下一切盟誓和不盟誓氏族。氏族所执为盟符,表示服从黄帝领导,遵守盟约。各个氏族的符和黄帝的符一一相合,叫符契,既是一种盟誓,也是一种契约。黄帝十盟,邦族十誓。”

    每一个接受石符的氏族首领,都说:“我族从誓。”

    最后是黄帝说话:“合符为凭,建立邦国,自今日始,天下一统。涿鹿城为都城,任命风后为大监掌邦国事务,大鸿为掌兵云师,山虞掌山林,息壤掌土地,竖亥掌阡陌通道。隶首掌时,仓颉问史,夷牟主兵器。赤将子为陶正,公输归为木正,伶伦为乐正,马师皇为牧正。火正、水正、医正等尚待贤良,望各尽其责鞠躬尽瘁。”

    在场的风后等人都说:“敬奉黄帝命。”

    黄帝又说:“邦国执行划疆而治,各部落所在的土地河流山林,按现在疆域为自己的领地,新领地的取得必须由邦国分封。望各守领地,尊从盟誓,互不侵犯。诸氏相安,唯逐出方相部族,其住地封给公输氏,以奖励其发明。”

    看到这样一个盛大的场景,方相已经是诚惶诚恐。他不敢反抗,老

-->>(第5/7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