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36章 、一个小灶坑的猜想(下)
充:“你们这些人,现在这一次分配时谷和兽都比其他人多一倍。以后,谷是这样,兽就要靠自己养殖。”

    黄帝最后说:“共同劳作,产品分配,在年成好的时候执行,欠收时,大家还吃大锅饭。是否这么办,各个家族或者部落自己决定,邦国不作制度推广。”

    这就是黄帝时代的私有制。

    《考古中国》考证,黄帝时代没有实行井田制,而是公社制。虽然当时的人们普遍学会了种植,产生和发展了原始农业,但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生产资料特别青铜器没有大规模使用,铁器还没有发明。农作物的产量在风调雨顺时,才能够吃饱肚子,旱涝虫灾时时危害着人们,需要集体劳作才能共同生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是,过去也是。家庭这个一家一户的社会组织,在谷有剩余的时候,平均分配让人自己吃饭,这种改革是临时性的。没有普遍形成一种社会制度,也更没有分田到户。

    这一种变革模式,几千年以后由马克思倡导,列宁模仿实施,成立了公社化集体农庄。方式就是集体种植,产品分配,名曰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学家把原始共产主义后期,又叫做氏族公社,这个名称其实是风后创造的。人民公社是按劳分配,氏族公社开始时是平均分配,之后渐渐地就有了阶级。而在当时,正如李佰谦先生所说的:“已经有明显的社会分成,和个人权力特显的现象。”“看不到显著的对抗和暴力痕迹。”

    容成子是烧陶冶金的,他在涿鹿山上有一个陶窑,一个冶金炉,也烧陶,也冶金。分谷时,他和许多首领一样,分的是双份。他和赤将子的两个女人,大女人生了一个女孩,化狐生的一个男孩,五个人一起吃饭。他习惯了过去的那种吃法,化狐就说:“你这样吃,会把分配给的谷吃光了的。”

    他不怕:“我分配的比别人多。”

    “再多,也不是这个吃法。”

    终于有一天谷不够吃了,他去找三老要粮食。三老打开仓库让他看:“除了种子粮,其它一个谷粒都不剩,拿什么分?等下一季的吧。”只好顿顿煮稀饭,他说:“饿得眼睛发绿。”

    化狐骂他:“活该。”

    他不紧不慢的说:“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

    成立家庭时,一家一户都分光了窑上的陶器。一开始够用,但时间长了,锅碗瓢盆就会坏。还没有到分配的时间,吃饭不能没有碗,烧饭不能没有陶器,夷牟来到窑上:“诶,容成子,我们家煮饭的陶釜坏了,来你窑上领一个。”

    容成子不同意:“风后有规定,三老们每天都来检查,陶器必须统一分配。让你随便拿,知道了会处罚我的。”

    夷牟笑了:“你是陶正,窑上的事你说了算,谁敢处罚?”

    “那不好说。你不记得小伊耆了,他有一回打了褒氏那个什么人,不是被风后责罚了三十大板,屁股都打烂了。他是老资格,要是我,就不是屁股的事,而是脑袋了。”

    “这都是黄帝的主张,他说治乱世就要用重典。话是这么说,但煮饭没锅,总不能生吞活剥吧。”

    容成子还是不敢:“那你去请示风后。”

    “他去各地巡视了,等他,我一家岂不饿死。这样,我去山上帮你砍一捆柴,换一个釜。好吗?”

    容成子想了一下,说:“是啊,没有釜就不能煮饭,人不吃饭怎么行。这样,柴我这里有,谷没有了,你去地里拿一筐谷来,我分的谷都吃光了。”

    夷牟同意了。地里的谷是集体的,也没成熟,他就把家里的谷拎了一筐来,容成子给了他一个陶釜,还说下不为例。谁知道这就开了一个头,不断有人来:“我拿一个羊头,换你一个汤勺,好吗

-->>(第2/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