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36章 、一个小灶坑的猜想(下)
?”“我拿一块布,换两个钵。”

    还有拿农具和兽来的,林林总总,容成子竟然什么都换。化狐害怕:“你跟夷牟说过下不为例,怎么一发而不可收拾。不要命了?风后回来一定打死你。”

    说着,来了三个老人,问他:“容成子,你怎么一回事?虽说你是大邦国的陶正,但还是吃家族的饭,怎么可以不按照分配制度,随便拿陶器换食!”

    “不。是这么一回事,你们过来看看。”

    他带三老去看了自己的陶坊:“各个家族常规使用的器物,我紧早紧晚没日没野的烧,保证分配,一件也不拿来换。这些都是新研制的式样,属于创造,不关公众利益的事。人都说,有一份辛劳就有一份收获,风后知道了,也不好说什么是不是。”

    拿出许多新式样的制品给三老看,各种口径规格的瓶瓶罐罐、铲子、架子,甚至连尿壶都有。

    “这是我的额外劳动,黄帝不还鼓励创造吗!”

    “这还差不多。你是拿自己的辛苦和智慧,来换一点吃的,也叫按劳取酬吧。”

    果然,风后回来知道了这件事,专门来陶窑巡视。看他把规定烧制的器物一件一件摆得整整齐齐,上面还有仓颉造字,哪一家哪一家的,而人来交换的,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产品。不仅没有处罚他,还夸赞说:“比九黎氏烧的三足鬲还好。”

    这就等于给了自己尚方宝剑,此后容成子不仅创造的新产品多,换物品的行为也就公开化了。这一天,他拿了几个新式陶器,要去跟荷子换一个玉枭。

    荷子的玉枭是从牛河梁带来的,化狐很喜欢,容成子想换了来送给她。但荷子不换,说:“这是一个纪念,纪念女魃首领,她是一个好人。要不是她,我已经和青阳一样,早死了。”容成子怎么说她也不换,说自己家的锅碗瓢盆都好好的,不需要。容成子无奈,就拎起这些陶器回去。

    走在涿鹿城的中心路上,累了,坐下来歇一歇。有一个女人看见了他的陶器,想要。他开始提出交换,要人家拿一筐鸡蛋,换一个花钵。这个女人第一次经历这事,就问:“什么意思?”

    “你这话问的太落后了!这叫交换,懂不懂?”

    “交换我懂。不过,那是在窑上,不是在大街上。”

    “倒也是。我想,应该是一样的。”

    “一样就一样吧。”

    女人开始讨价还价:“我向隶首学会计数了,一筐不值,十个怎么样?”

    从来到他窑上换什么物品,习惯上都是说一不二。容成子第一次体验讨价还价,也学会了:“我这是什么钵,印花的,比你们平常用的都好看不是?十个少了,二十个吧。”

    女人同意了,低着头捡鸡蛋:“三个三个数,五个五个数,给你二十个。剩余的,下回还能换个腌菜坛子。”

    这个时间正是中午,因为上下午人们都要下田劳动,中午回来休息。有的人饿了,也会煮饭吃,休闲的人来看他两个交换,女人筐里的鸡蛋,竟然被另一个人拿一张羊皮换去了。

    第二天还是这个时辰,大街上又看见了容成子,他摆了一地各式各样的陶器。换来换去,一天两天的,这就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到这个时辰,男女老少都来了,针头线脑,各取所需。

    市场就这样产生了。

    这就是“日中而市”。《易经系辞下》:“(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开始的市场只是交换,以物易物。

    这一天,夙沙氏从东海回来,送给黄帝许多海产品。方雷氏把这些分给岐伯,隶首和仓颉他们,其中有一种是贝

-->>(第3/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