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第42章 、中华何处是桥山(下、3)
今天的人不知道。现代学者根据以上词语释义:“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共工氏怒触,山毁,就不周全。因此,所有的山都可以叫不周山。”

    后土维护了共工的形象,也维护了自己的形象。因他在帮助共工治理所辖领地中,对初学刀耕火种的人们如何土壤改造,保证优质耕种,有积极贡献,后世敬他为土神。《礼记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所谓社,上古时代指土地神。

    大地震发生时,黄帝一行刚刚来到了乔山。

    原来的有乔氏部落,还一直居住在这里,顶礼膜拜欢迎他们。也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向黄帝致颂词,黄帝问:“你是谁,也是这里的首领吗?”

    老人说:“我不是首领,我是乔长老。”

    “长老?这是怎么个称谓!”

    乔长老告诉说:“颛顼大帝发布新号令,天下有九州,我们这里属于雍州。我是族长,又是三老,他们就叫我长老。”

    黄帝欣然动容:“九州方圆,颛顼开辟的疆域比我大。”问乔长老:“你们都服从他的号令吗?”

    “那有什么不服,山欢水笑。”

    “好吧,就来看看你们的山水。”

    黄帝心情好,不肯休息,欣赏山光水色,也看到了一座造型如桥的山梁。正在这时大地震发生了,刹那间山摇地动墙倒屋塌,是他有生之年第一次见到宇宙的威力。天人一体,心理上恍惚间产生一种暗示:“天,你要破碎了吗;地,你要坍塌了吗;龙神,我要死亡了吗!”再加上一路辛劳,老态龙钟的他一病不起。

    岐伯百医无效,想起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俯身问道:“需要把你送回涿鹿去吗?”

    “一样是桥山!”

    这是轩辕黄帝说的最后一句话。

    岐佰根据他的遗嘱,就在这里埋葬了他,之后和仓颉云游四海去了。

    隶首同日而死,大鸿留居在这里,彤鱼氏守墓终身。

    这就是《史记》说:“黄帝崩,葬桥山。”

    纪录片《黄土大塬》,说在今天甘肃省正宁县五顷塬乡境内,有一座圜丘一样的山峰,有学者考证,那才是真正的轩辕黄帝的坟冢。理论依据也和神农氏炎帝陵的说法一样,黄帝不是指一个人,而是一个氏族首领的代代相称。桥山的黄帝陵不是轩辕黄帝,而是他的后世子孙,也叫黄帝。

    《考古中国》再现这一史实,证实轩辕黄帝只有一个人。《统谱》“黄帝葬桥山,子孙守冢,因为氏。”今天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就是中华第一帝,轩辕黄帝的陵寝。

    石佳琪站在桥山顶上,关闭了自己的手提电脑,《考古中国》写到最后一句,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附身向山下望去,沮河水由西向东绕山而过的的形状,如同河水穿过桥洞,人说此为桥山之得名。轩辕黄帝辉煌的一生虽然写完,但其真实的归宿之地尚有争议,于是又打开电脑补写上:

    所以此山叫桥山,最初不是因为山的形状像桥而命名,而是这里在黄帝时代,有乔氏的原始部落居住地,以自己氏族姓氏作为山的名称命名为乔山。古文字“乔”与“桥”通用,且上古时代没有“桥”这一物体。后世“桥”这一文字和物体出现,顾名思义,“乔山”变成“桥山”,“乔陵”为“桥陵”。1942年,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考虑到黄帝无比崇高地位,为了与陕西蒲城丰山唐睿宗之桥陵相区别,遂改此桥陵为黄帝陵。

    补写好这最后一段阐述,她的目光眺望到了轩辕庙里的那一棵古柏,传说中是轩辕黄帝手植的。论文中她没有认可,因为轩辕庙在宋朝年间曾经搬迁过,这样,对于这一棵

-->>(第11/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