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宅心仁厚的小镇南王还是一如往日,格外周到地孝顺太妃,看那些下人战战兢兢、愁眉苦脸,索性就常常摒退了他们,亲自伺候太妃。
下人们并排蹲在太妃的院门口,一边磕着瓜子,一边听着院里的动静。
例如今日,太妃又闹着不肯吃补药,小镇南王就耐心细致地哄她:“嫂嫂,再喝一口,就能吃蜜饯了,或者,小王喝十口,嫂嫂喝一口?”
太妃就矫情地哼唧:“谁是你嫂嫂?小廷子,给本宫喂蜜饯”。
就有从江南过来、新进府的下人说:“我从前在江南一户老大人家里当差,那位老大人是从京都退下来的,听那位老大人的夫人说起,太妃在京都时人称七公主,七公主身边有个极得宠的小宦官,那宦官叫小廷子,想不到这么多年了,七公主还记得那小廷子”。
先进府的下人就感慨:“你们说,小王爷如果知道小廷子是个太监,还会容许太妃这样叫他吗?”
更早进府的下人就感慨:“小王爷对太妃一片孝心,别说是被叫太监的名字,从前太妃刚进府的时候,赌气不肯吃饭,一桌子饭菜都砸在小王爷身上,滚烫的汤水,小王爷连躲都不带躲一下的,不止这样,太妃不吃饭,小王爷也就不吃饭,最后还是因为小王爷身上有旧伤,生生倒在了太妃院子里,太妃才肯吃王府的饭”。
多么仁善的小王爷啊,多么矫情的太妃啊,众人一阵唏嘘,扫了瓜子壳散了。
当晚,季廷委屈地挨着美人孕妇蹭:“公主,他们笑话小的是个太监,你给小的检查检查,小的究竟是不是太监?”
美人孕妇怒了:“快给本宫捏腿,不然就圆了你做太监的梦!”
到底是天命之子,太妃生产那日,生得极艰难,小王爷亲自在产房里陪着太妃,眼看一盆盆的血水,太妃的脸越来越白,孩子却还是不肯出来。
最后小王爷一撩衣袍,对着正门跪起了天地,嘴里说的是:“祸不及妻儿,先祖在天有灵,若果有短折而死之咒,孙儿甘愿以身代之”。
晴空一道闪电,生生劈死了院子里一棵百年桂花树。
太妃急得大喊,胎儿应声而出,接生婆战战兢兢地跪了一屋子:“恭喜太妃娘娘,恭喜小王爷,是位小世子!”
小世子平安出生,太妃收敛了许多孕期的娇矜脾气,又深刻反思己过,感悟到唯有仁义才能得善报,为警示后人,特在镇南王府的“李”姓上加一笔“仁”字的第一笔,改成了个“季”字。
改姓氏虽是大事,但到底是镇南王府自家的事情,太妃的考虑在情在理,小王爷也深以为然,南疆臣民谁也不敢做那不仁不义之人,镇南王府的小世子就姓了季。
至于后来,小王爷感念太妃为镇南王府生育子嗣有功,拜过宗庙,郑重娶了太妃为王妃娘娘;
还有一代宠妃去世,昏君病重,天下渐乱,镇南王府的季小世子从昏君手里接过玉玺,四方平乱,重整河山,就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