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适龄的男子早已经学文习武多年,唯有“无才便是德”的女子们还依然停留在学习《女诫》、《内训》、女红、琴棋书画这一些浅显的知识上面。
兮颜听父亲杨途山说,之前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女子可以像在臻王朝这样的自由和荣幸。
不过,虽说是生在一个开放的盛世,但是皇太后的旨意还是受到了不少人的非议,尤其是一些将门世家的公候,对这样一个听上去有一些匪夷所思的圣旨依然表现出来了极大的抗拒。
然而虽说皇太后并不是当今圣上的亲生母亲,但是碍于对嫡母的尊重,皇上还是让翰林院中资历最深的两位学士李济和吴维来担任国子监丞和主簿,然后下设的国子博士也都替换成当今比较有才华的一些文人雅士来担任。这样一来,众公卿贵戚也都很明白了,若再要反对皇太后的这一想法,那就是明摆着跟皇上叫板。
当今圣上对国子监内部人员的填充,直接导致了故事性质的转变,若要说对着皇太后的旨意颇有微词还可以说一说的话,那顶撞当今唯我独尊的皇上,简直就是死路一条。
其实对于具有士大夫精神,坚持文以载道的文官来说,受到家庭氛围的感染,家中的女眷多多少都能够做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而对于崇尚武学的武官来说,这样的文学熏陶的氛围自然就要淡一些。
当然,凡事都有个例。兮颜从父母和兄长担忧的语气里面很快了解到,她杨兮颜就是一个只知放情丘壑、纵情山水的胸无点墨之辈。作为被自己影响至深的妹妹杨兮若,其实也算得上是目不识丁了。
因为杨兮若还只是个童稚十足的孩子,所以与杨兮若将要进入的孩童班相比,父母更加担心的自然是可能无法跟其她大家闺秀相比拟的杨兮颜。
本来兮颜对自己的才华还是非常的自信的,但是当面对一家人的忧心忡忡的时候,她也有一些不知所措了。
思虑再三,杨途山决定在兮颜和杨兮若进入国子监之前,先为她们找一位先生来授业解惑。虽说临时抱佛脚的意味浓烈了些,但是无论怎样,能学习一些,总比去了国子监什么都不知道,遭人耻笑,自尊心受挫要好一些。
再者,杨途山现在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毕竟他也了解一些武官家子女的情况,虽然可能武官家的子女会身手敏捷,但是在学识上不一定能比兮颜强到哪里去。虽说要让状元郎的女儿去跟人家武夫的女儿比学文有一些可笑,但是事已至此,也只能这么厚着脸皮寻觅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