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有段时间对东野的书很感兴趣吗?”“是啊,看过一些,没看过《白夜行》,听说是描写人性的扭曲的,相对来说可能对这本书比较感兴趣。”“那你就写《白夜行》的读后感吧。”“你不一起参加吗?”“你不需要我啊。”“我希望能跟你一起做一些事情。我们可以组队,如果我们观点不同,想读的书不同,我们也可以各自参赛。”“那我跟你一起看《白夜行》吧,可以互相探讨。”
花了两天时间争分夺秒地把书看完,芷芸赞道:“东野的作品可谓各具特色。虽说基本都是推理小说,稍稍玩弄一下手法,便能在不同主题之间自由切换。《恶意》中把天才的智商给了侦探,在读者能轻易猜出凶手的前提下一步步解读杀人动机;《嫌疑人x的献身》把高智商给了凶手和侦探,双重推动了对嫌疑人x的献身精神的刻画;《白夜行》警察却都没有天才的智商,以致让当年的命案悬了将近二十年,给了两个行凶者更多展现人性的机会,已达到对人性的深入解读。”
“对于贴吧里别人的评论更多表达的是对雪穗和亮司的同情,以及对他们能走到阳光下的祝福,你怎么看?”“社会新闻也不少有心理变态者为报复社会或仅仅是因为心理问题而伤害了很多无辜的人或者跟自己有点摩擦的人。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大多都是对凶手进行口诛笔伐,同情的分量实在太轻。我们都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祸及无辜或冲动报复都是罪不可恕。我们都倾向于同情弱者,鞭挞行凶者,哪怕他曾经也受过迫害,我们不期望他会宽恕迫害者,可我们却理所当然地要求他不要把自己所受之罪转嫁他人,否则真是罄竹难书。所以,我真的很难以置信。是不是因为是小说,因为不是现实,因为所谓的主角情结,受众就变得格外宽容呢?”
“他们都是内心充满恐惧的人,从小小年纪就早已看过太多人性的扭曲,继而开始他更为扭曲的人生。可能这种正叙的手法让读者一开始就产生了对他们的同情,与《嫌疑人x的献身》有些相似,先显露出动机,构造必然性,再揭示其为凶手,缓冲一下对他们的指责。”
“可是受害者也是先被血淋淋地摊在读者面前的啊。另外,《白夜行》并不是以雪穗或亮司的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而似乎是以一个第三者的身份在讲一个事不关己的事件。所以,对于受害者的描述便比较多,受害者就生动形象起来了,我们不是应该自然而然给他腾一个空间,以供后续储存对他的想象和感慨吗?《嫌疑人x的献身》它没有关于无辜受害者的赘述,寥寥几笔带过,在我们脑海中并没能具有具体的形象,所以引起的叹息没那么沉重,大家对石神的不合理同情我还是能理解的。”
“那你对他们丝毫没有同情吗?我很同情亮司。他也是受害者,却从来没有体验过自己所渴求的生活,一直深陷黑暗的深渊无法自拔,为了雪穗而活,也为她而死。或许他只是为了赎罪,可是他到底做错了什么呢?不应该大义灭亲吗?不应该为了掩盖一个错误接二连三地继续犯错吗?他懂吗?他想懂吗?或许最后的结局,用陪伴自己短暂一生的心爱的剪刀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于他来讲是最仁慈的结尾,是最大的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