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6.殿上策
一句话便将毓坤问住了。她虽将道理想得明白,却实不知该如何施为。

    望着顾太傅,毓坤轻声道:“学生的确不知,但事在躬行,日后必有所获。”

    顾太傅微微颔首,目光中带着期许。

    评罢三人的文章,顾太傅沉着面孔,按下朱毓岚那篇策论道:“殿下可知错。”

    毓坤睁大眼睛,却听朱毓岚道:“学生不知。”

    顾太傅隐有怒意,朱毓岚却起身道:“可否容学生将文章一读。”

    顾太傅望了他片刻,终没有拦。

    内侍张顺将那篇策论从案上捧到他面前,朱毓岚一字一句读了起来。

    他语气和缓,然一开口却是不凡。

    毓坤终于明白,为何他竟如此自信。

    只因这文章实是太好,不仅文霞藴然,璧坐玑驰,且旁征博引,纵贯古今。先论述前人之军事策略,再笔锋一转,谈今时之要务。同样是强国以御虏,备军以慑蛮,却从不同方面提出实务,强国需整吏,兴田,通商,而备军则需将专,兵盛,粮足。

    文华殿静得能听得见细针掉在地上的声音。朱毓岚道:“使将必得其人,权必委其人,举不得以干焉,则操纵赏罚得以尽计智。”毓坤心如鼓擂,未想到他竟有这般犀利而直指人心的见地,又听他道:“雄边子弟,使之千里通籍,骨肉相依,则遇敌同心,气增百倍。”她一时竟欲击节赞叹。

    然冷静下来,毓坤回过味,这样的文章,绝不是朱毓岚能作得出的,无怪乎顾太傅如此生气,这根本就是他不知从何处抄来的。

    毓坤心中暗叹,她这弟弟大约不知道有个词叫做过犹不及,做得太过,反不如不做。

    只是待朱毓岚将策论读完,毓坤却久久不能平静。不过寥寥数千字,落笔之人的蕴籍之学,该博之见,弘济之才颖露无疑。其中对人心拿捏之准确令她心惊,而不经意流露出的放诞风流又令她心折。她不禁翻来覆去地想,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得出这般惊才绝艳的文章。

    殿中其余人也皆呆了,只听谢意轻声道:“这当真是神仙作文。”

    毓坤莞尔,却心悦诚服。

    顾太傅望着朱毓岚,见他依旧毫无悔意,严厉道:“据他人之物为己有,该称为何?”

    此时众人也反应过来,目光皆落在朱毓岚身上,却见他从容道:“学生未曾说过这篇文章是自己所作,相反……”他从张顺奉上的漆案中拈起一张朱卷道:“学生早前便知道,这篇策论出自隆庆九年会试考生之手。”

    话音落下,殿中一片哗然,毓坤也未想到这文章竟作于十一年前,且是会试应试之文。朱卷是将考生所作墨卷誊抄而成,并无姓名,毓坤不知此文出自谁手,但以此之才当年必高中,如今正在朝为官。

    毓坤望向顾太傅,却见他身体一震,仿佛苍老许多,许久后方道:“那殿下便说说,为何要将这文章交上。”

    朱毓岚负手而立道:“当日太傅布置下题目,学生发觉竟是隆庆九年的会试试题,便想究竟有何深意,遂翻阅礼部封存档案。阅遍百余份朱卷却觉得奇怪,明明此文见地颇深,所言国策十余年来却未曾被采纳,以至于如今瓦剌部壮大,滋扰边境。”

    “细思之下,学生方明白,太傅布置这题目,并非要学生作什么锦绣文章,为人君者又不是考功名,文章写得好不如能知人善任,懂得用人之道,所以学生将这篇策论寻了回来,待有机会便上奏皇上,十年之内,定令瓦剌不战而降。”

    他言之有力,语气铿锵。顾太傅神情复杂,摆手道:“过去的事便过去了,再提无意。我取这题目的本意是,如今应重新审视朝廷与瓦

-->>(第2/6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