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43.民国43
新诗当真像适之所说的那般什么都不拘,任其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继续发展,又怎么会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审美呢?”

    众人听完杨雪的话后,一片缄默,却又无法阻止自己的内心去承认杨雪提出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一点,连胡适自己都难以反驳。

    “格律”、“音韵”,这确实是中国诗歌几千年留传下的诗歌审美标准,连他自己写的诗,本身也是在不自觉的,在往这个审美标准里套。那一句“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无外乎也是如此。

    在座几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聪明人,是以杨雪也并不担心他们转不过弯来,便又开始说道:“其次,我还是要说,我们的文人太过激进了!”

    “激进”一词,杨雪曾不止一次的提到过。男人们不顾一切的逃离包办婚姻,打破封建传统,她说这是“激进”;学生们毫无理智的崇尚西学,摒弃传统文化,她说这是“激进”;女人们争相离家,争相成为另一个娜拉,她说这是“激进”;如今面对着新诗的创作现况,她还是得说,是文人们太过“激进”了。

    为什么是激进?在座的诸位都不约而同的在脑海里闪现着这个问题。

    幸好杨雪也没想着要吊大家的胃口,便干脆利落的将自己所想的原因说了出来——

    “因为想促进新诗的发展,想让新诗成为诗坛的主流,那些写新诗的诗人们开始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是不是也是一种‘激进’呢?”

    “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却仅仅是诗歌的美丽的外衣而已。”杨雪说话颇有些语重心长的意味,“过分地强调诗体的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写出来的诗,是极为空洞的。那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说完,杨雪还笑了笑:“要不然,诸位也可瞧瞧我方才写的那《一代人》。大家为什么会觉得这是一首好诗?不正是因为它符合格韵美,且具有足够深刻的主题含义吗?”

    众人依言又回忆起了方才那首两句小诗,却发现确是如此。一瞬间,他们感到自己好像隐隐摸到了新诗的大门。

    寂静半晌,还是沈得鸿首先打破了沉默。

    他开口说道:“方才郭先生说,写新诗要注重感情的投放,要敢写敢言。佑亦说,要注重格韵,注重主题含义。适之说,要敢于尝试,注重经验的积累……”

    他的语气顿了顿,并开始笑意盈盈的用目光来回扫视着众人,许久才忽然提议道:“不如大家就着今天所说的这些技巧,试着写一首诗出来?”

    “好。”

    “好,可以一试。”

    ……

    在座的众人听到这样的提议,双眸都开始放起了光来,显然是心间隐隐有了思绪的,自然便升起了随手一试的念头,答应下了沈得鸿的提议。

    唯有杨雪却对着沈得鸿笑着摇了摇头,道:“七步作诗,三五成行,这是真正的诗人才会的玩意儿,像我这种讲究灵感突至,偶尔撵句的俗人,还是不同你们瞎折腾了。”

    她不参与这项活动,难道是因为她写不出诗来吗?自然不是。她脑海里储存着的优质新诗不知凡几,她只是单纯的不愿意参与这项活动罢了。她又不是每个风头都必须要去抢一抢、争一争的,分下些许的荣耀给别人也很不错不是吗?

    “你真的不参加?”沈得鸿挑眉,并不十分相信杨雪的托词,便又再问了一遍。

    杨雪同样笑着回望着他,仍旧缓缓地摇了摇头,嘴上似开玩笑似认真地说道:“我写出再好的诗又有什么用?反正我已是知名文人了。还是看看有没有其他好的新人吧,须知‘一花独放不是春’啊。”

 

-->>(第4/8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