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顿时忙到了十二分,一面料理丧事所需之物,一面和登门的林家族人打交道,一面又要招待惦记着林如海旧情分前来的吊丧之人,一面又打发心腹小厮昭儿回京,明面上是回去取大毛衣裳,实际上是请贾母的示下,并捎去林如海给贾母的回信。
赖大两口子倒是留下来说帮衬他一把,未曾回京。
依从林如海所言,内外事务黛玉一概不闻不问,全由贾琏料理,唯知哭灵、守灵。
她八月里染了风寒,一直未曾大愈,如海一死,伤悲之际,痛哭之后,病情顿时有加重的趋势,却不肯离开灵柩半步,又记得林如海生前嘱托,在旁人催促往京城中送遗本时,拿出遗本的同时,挣扎着取出锦囊打开,看完其中内容,不由得泪流满面。
原来林如海死前大悟,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生怕别人为了那点子家业害了女儿的性命,遂推翻之前的筹谋,命黛玉随遗本上书,又交代她说林家户绝,她自己无功于国,一介弱女子所费了了,因念君恩,故将阖家财产悉数捐献给当今,权作军民使费,只留京城、姑苏两处祖宅并贾敏之嫁妆以及自己房中之物作为此后的生活之用。
先前林如海留给荣国府的五万两银子仍然交给贾琏带回,作为她寄居在荣国府的一应开支,给柳从云的那五万两早托明德将军捎去西北了,倒不必在所上之书中提起。
林如海说得明白,他死在任上,停灵必是七七四十九天,那贾琏并林家族人再怎么惦记林家的家产,也不敢在出殡前瓜分家中的产业,而且这段时间在快马加鞭的情况下,很够差役往京城一个来回。当然,即便他们敢动手,到时候朝廷来人,他们吃下去的照样吐出来。
林如海又特地嘱咐黛玉说,让黛玉自己起意捐献家产,是为了让黛玉以此博得今上好感,方便日后庇佑她,也是给今上一个照顾她的理由。
林如海连任盐政,时常和税收打交道,最知国库空虚,各处都急着用钱,在他任上,朝廷可没少从他这里挪银子往别处使。林家的产业不是小数目,之前他仔细整理过一回,外面那些田庄商铺并铺子里的粮食货物等少说价值百余万之数,尚不算黛玉后来所囤之货。而且,府里剩下的那些子东西瞧着不大珍贵,可林林总总折变下来也有七八万两银子。
一二百万的财物比之朝廷所需自是九牛一毛,但可解当今燃眉之急。
林如海又怕事后贾家并林家族人迁怒黛玉,信末特特交代黛玉,若这两家人问起此事始末,就说是他临终前命她上书,和她不相干。
字里行间,全是为父者一片慈心。
黛玉看毕,泣不成声,忙命人备纸笔,据实以奏。
她并没有按照林如海所说,将捐献家产的功劳揽在自己身上,而是说老父临终前念念不忘为国效忠,故遵从父命,以家产作军民之费以解君忧,尽最后一点忠心。
其实,黛玉是想给老父求个死后哀荣,不致像前世那般冷冷清清地下葬。
遗本飞马送入京都,恰逢太上皇退位,新帝登基,正为各处所需之费忙得焦头烂额,忽得此本,无异于久旱逢甘霖,虽说须得些时间接收,却可用来督促拖欠官银者,只是他终究不好意思收臣下捐献的家产,思来想去,便拿着遗本并黛玉之书往上阳宫奏给太上皇知道。
太上皇素来厚待老臣,闻听林如海之死,心下大恸,乃道:“如海几次三番上书辞官,又捐献了四五十万两银子给西北驻军之用,我压着不曾赏赐,本想让你登基后予以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