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妙玉性格孤僻冷清,不合俗流,黛玉即使佩服妙玉之才,也没有故意借此接近。而妙玉本性高傲,更未因为黛玉是皇家册封的县主兼世间少有的美人就对她和颜悦色,只命身边的老嬷嬷送了一块澄泥砚给黛玉作为谢礼。
黛玉把玩片刻,递给雪雁道:“一会子抄经就用这个。”
雪雁自幼伴随黛玉,也有几分眼力,拿在手里仔细看了看,惊道:“这不仅是上好的,还是旧时候的供品,我瞧底下有印记呢。”
黛玉道:“旧时候的也好,如今的也罢,一块砚台而已,皆是写字之用。”
雪雁笑道:“姑娘总说东西是物尽其用,不必计较新旧,可新的和旧的就是不一样,不然怎么总有人想要千年的宝砚,而不是外头二两银子一块的砚台呢?就像老爷在世时说的,收藏那些子古玩字画,为的是了解那时候的人文风貌。”
黛玉莞尔道:“雪雁,你的言语见识已有些意思了。”
一句话夸得雪雁眉开眼笑,一面将砚台置于案上,一面道:“那可不,人都说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贴身服侍姑娘那么些年,自然沾了姑娘身上的灵性儿。哪怕不得姑娘三分灵性儿,只一分也够别人夸我了。”
主仆正说笑,忽然美景进来说道:“姑娘,留在姑苏的人送信来了。”
黛玉一怔,忙问什么信,人在何处。
美景回答道:“是老管家寄来的。送信的人在门口候着,不是别人,正是老管家的小儿子宝柱,姑娘见过的。宝柱先去了咱们自己家,听说姑娘在这里不在荣国府,便直奔这里来了,偏因这里是尼姑庵,不敢进来。”
黛玉听了,道:“信接进来了不曾?”
美景点点头,双手奉上一个小小的掐丝珐琅匣子。
黛玉接在手里打开,取出厚厚一叠书信,展开瞧了瞧,不觉呆住了。
紫鹃雪雁等人忙问怎么了,黛玉看着她们,道:“我问你们,咱们家去那一年,谁在说闲话的时候跟家里的人提过香菱?”
众人沉默片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解其意,独雪雁想到了什么,道:“姑娘,是我说的。去年咱们好容易回家了,少不得有人问我在荣国府里的日常见闻,我就说了些。因薛家进京赫赫扬扬,人尽皆知,我提过他们家进京的缘故,想是那时候说到了香菱。姑娘,老管家在信里说起香菱了?说香菱作什么?”
黛玉叹道:“咱们家设的一个粥棚收容了一个贫婆子,娘家姓封,夫家姓甄,因夫家败落了,相公随着跛足道人出家而去,娘家亦不容她,只得出来乞讨。她不肯白吃白喝,就帮着粥棚烧水做饭蒸馒头。不知哪一日说闲话,提起了香菱,她就哭了,说她有个女儿十年前走失了,这些年一边乞讨一边寻人,再没找回来,可巧那女孩子眉心就有一个胭脂痣。”
众人听了,顿时大吃一惊,异口同声地道:“莫非香菱就是她女儿?”
紫鹃道:“若果然是娘儿俩,得以团聚的话,不知道香菱如何欢喜呢!这几年,和香菱一处顽,瞧着她是个憨的,可常听她说不记得家乡父母,也不知道自己是谁,私底下每回说了,没有不落泪的。姑娘,那甄娘子现在何处?”
黛玉道:“随着宝柱一块儿来京城了。”
众人奇道:“也来了?就在京城?”
黛玉点点头,只听美景道:“怪道方才我见宝柱身边跟了个老婆子呢。我原想是有什么话,宝柱一个小厮不方便说,故打发个婆子来,可瞧着又不是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