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24.第二十四回
    李纨闻言一怔,回忆了一下脑海中京城世家的谱系,寿山伯府江家虽不在四王八公之列,但也是京城中数一数二的上等人家。

    江家人口简单,一共只两房,长房只有一子一女,二房倒是生了两个儿子,这位三奶奶便是二房次子媳妇。

    不同于贾家,寿山伯府的几位爷们都在朝中任职,长房长子为户部侍郎,长女今年四月嫁于七皇子为妃,二房两子职位虽算不高,但也都是实打实的实权。

    记忆中这寿山伯家与贾家并不亲近,不过面上交情罢了,两家平日除了一些必要的应酬外并不怎么来往,怎的今日忽然打发人来请安?

    李纨一时也想不明白,只得暂且搁下,命人将来人请进来。

    不多时便见夏竹领了两个婆子进来,年纪在四十上下,穿戴打扮十分不俗。

    两个婆子请了安,李纨忙叫起,又命人端了凳子来,淡菊又捧了两盖碗茶上来。

    两人谢过后斜签着身子坐了,吃了口茶,方笑道:“我们奶奶今日带了大姑娘来进香,不妨听闻表姑奶奶也在这里做好事,亲戚们多年不见,原说要亲自来问好的,只是天色晚了,不好贸然打搅,便先打发奴才们来请安问好,并送几样鲜果点心给表姑奶奶尝尝。”

    李纨越听心下越疑惑,听对方的语气竟是原主的亲戚,脑中快速回忆了一番,终于想起一事来,原主曾听母亲说过娘家有一堂姐,对方虽比李母大了五六岁,但自幼一起长大,在闺阁中时情分却极好,只是后来各自出阁,对方嫁去山东,李母亦嫁去了金陵,路途遥远,不通音信,才渐渐疏远了。

    她记得李母提过那位堂姐嫁的是山东当地的读书仕宦大家,据说是孔子弟子颜回的后人,而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寿山伯家的这位三奶奶似乎就是姓颜。

    想到此处,李纨心下便有些明白了,对方既称自己是表姑奶奶,那这位寿山伯府的三奶奶多半就是那位远嫁姨母之女,虽然她脑中对这位表姐无丝毫印象,面上却分毫不露,笑道:“亲戚们多年不走动,越发疏远了,我这几年又极少出门,竟不知颜家表姐也在京城。“

    她记得颜氏嫁入寿山伯府已经多年,应该比她年长不少。

    那两人忙笑道:“这也怪不得姑奶奶,说来也是不巧,之前七八年我们奶奶都随三爷外放在闽南,三月才回的京城。

    四月间我们家大姑娘出阁,随后我们老太太又身上不好,家中接连忙乱,实在不得闲,也不曾与亲戚家走动,今儿我们奶奶也是来牟尼院给老太太进香祈福,才听说表姑奶奶也在这里。”

    李纨笑道:“也是天缘凑巧,今日竟在这里碰上了,原该我去请安问好才是,只是今日天色已晚,明早又要给先夫超度,实在不便,劳烦二位妈妈回去替我说一声,就说不敢劳动表姐亲至,待我明日将事情料理妥当,再亲自答谢表姐。“

    说罢又命茯苓取了两匹尺头并两个荷包出来赏给二人,幸而茯苓心思细致,先前便考虑到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这次出门的东西都预备的十分齐全。

    两人忙道不敢,谢过后接了赏赐,道:“我们奶奶和大姑娘这几日都在东院歇息,表姑奶奶若是得空便来坐坐。”

    李纨答应了,又说了一番话,两人方告辞了。

    茯苓亲自送到院门口,回来后方对李纨笑道:“天下也真有这样巧的事,难得出来一次,就遇上了奶奶的亲戚,这位表姑奶奶虽未曾见过,但行事却真真有礼数。”

    李纨正在一旁看淡菊夏竹收拾颜氏送来的东西,闻言点头道:“这也是她的好意,说来我们两家的关系已经极远了,难得人家还记挂着亲戚情分,我们也不能怠慢了,你一会子好生打点出一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