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蠢弟弟一个人惨兮兮的承受胡太傅的口水。
于是,袁父回府时惊奇地发现墙角那蹲着一只斗败的公鸡。
袁术脖子缩起来,鹦鹉也不逗了,刀剑更没有摆弄过的痕迹,默默地翻着平时最不感兴趣的经学书。
“稀奇,稀奇啊。”
袁父弯下腰,揶揄道,“怎么,改邪归正了?”
袁术默默看他一眼,又低下头继续看书,不说话。
袁父哼了一声,把书抽走。
袁术这才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我也想参加策试。”
“你?”袁父惊讶地睁大眼睛,复而捻了捻唇上柔顺的须须,“不是为父打击你,今年策试的主试之人……是杨家那老东西。”
闻言袁术比他更惊讶,直接跳起来:“啥?那你还让我大哥去?”
“不妨事。”
袁父挑眉,没有正面回答袁术的话,悠哉悠哉地踱步进了屋里。
他要的就是让袁绍考不中,既然今年的主试之人是杨家那老东西,那就更没有放水的可能了。
袁父如此不客气的称呼那位杨姓主考官是有原因的。
朝堂上,能与袁家比肩的,只有弘农杨氏。
两家虽然齐名,关系却不怎么样。
尤其是这一代最有名望的杨赐,简直看袁父一百个不顺眼。
这就得追溯到先帝的时候了。
袁家的屹立不倒,靠的就是始终秉持着一种两边不掺合的态度,很少会把事情做绝,不管朝廷党争再怎么厉害,都不会倾力去支持任何一方。
就像袁父,在这次党人和宦官的斗争中,他的态度一直都很暧昧。说跟宦官走得近吧,可袁父跟党人也有来往,说他袒护党人吧,那还真没有。
而杨家不同,他们以清正忠义自诩,而且还是能做到为了让皇帝纳谏一头撞死在大殿上以死相逼的那种,素来看不上与他们行事风格迥然相异的袁家,袁家的“不掺事”在他们看来就是胆小怕事,既然胆小怕事,怎么能称为忠义呢?
关于这一点,袁父觉得袁绍袁术俩儿子简直不像他亲生的。
这两个小混蛋,狗胆一个比一个肥!
杨赐看不上袁父,袁父还各种看他不爽呢——啊呸,就你会装。
这次策试的主考官就是杨赐。袁父对此很满意。
一想到袁绍过不久就会在策试中碰壁,然后低着头回来认错的样子,他的心情就出奇的好,就连袁术养的鹦鹉在他眼里也没那么不顺眼了。
袁术得知这个消息就急着想去告诉大哥,可他问遍了所有认识的狐朋狗友,没一个是看见过袁绍的,就连张邈都一头雾水。
……
袁绍这会儿在做什么?
他去拜访了一个人,以后这个人将是他名义上的母亲。
过继并非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现在的袁氏族谱还没正式将袁绍的名字划出袁父一脉。
上辈子被正式过继的时候,袁绍已经步入官场,本身对于这个寡居的养母没有任何感情,而且她从一开始的态度就十分冷淡,下垂的嘴角和突出的颧骨使这个妇人看上去没有任何亲和力,甚至令人生厌。
袁绍曾经一度以为养母连面子功夫都懒得做,直到她死后才知道,这个看似并不慈祥的妇人到底在背后默默付出了多少。
这个女人,将所有的苦心和慈爱都仔细埋藏在毫无亲和力的表象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