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卖米糕,把大米浸泡一个晚上,凌晨两三点起来用借来的笨重大石磨一勺一勺磨好,然后用白麻布袋过滤掉水,把米粉均匀的铺在笼屉上面的那层白纱布上,再上锅蒸,塞几根腿粗的柴进灶就可以完全不用管了。差不多蒸个十几二十分钟天也大亮了,把蒸好的米糕倒扣在砧板上切成巴掌大小的三角样子,再放进事先洗好的竹篓里,竹篓是手工编的,编的很密,一点儿也不容易散热,再盖上一层白棉布就可以去卖了。
我家里人都爱吃那个,买上一块钱能有我们平常盛汤的大碗那么多,那时候我的早餐就是几块米糕加一碗加了糖的甜饮汤。我妈看见就会说,“别吃那个了又不抵饱,待会儿肯定又要去买零食吃。”我就摇摇头不说话,我妈就接着威胁我说,“这是你说不吃的啊,要是让我看见你偷偷去买零食吃,明天就不准买米糕吃了。”我心想,不让你看见我可以躲着吃嘛!我妈是不拘着我吃除了吃饭以外的任何零食,除非是她自己买的,不过都是些蒸面包和娃哈哈、酸酸奶。但是那时候小孩子都有逆反心理,我妈不让我吃我偏要吃,还是偷着和小伙伴在外面吃的,我吃不下饭了我妈就会骗我说,“又吃那些垃圾食品了吧,告诉你要少吃点麻辣啊油炸啊,电视上都演过了,吃多了那个肚子里会长小虫子来吃肠子的,让你肚子痛。”我通常都是左耳朵右耳朵出,下次接着大吃特吃。
还有的有的卖包子,包子也是自己动手包的,那时候肉贵,和馅时就会加一些自己种的蔬菜,像有小孩子大腿那么粗的白萝卜,也有脸盆那么大的包菜,所以包出来的肉包子特别贵要五毛钱一个,纯菜陷的就一块钱可以买四个。面也要前一天晚上就揉好,加入酵母盖上纱布醒一个晚上。我看过我奶奶揉面,在铁脸盆里倒上称好要做多少包子的面粉,然后一边加水一边搅拌,我看奶奶揉的很大力,就问奶奶累不累,奶奶就一边揉着面一边和我说,“这怎么会累呢,以前我没出嫁做姑娘时,每一年的时节大日子我们就叫上玩的好的姐妹约好去一人家里,每个人端着个面盆聚集在一起揉面。我们还比赛呢,看看谁揉的最好最筋道。”我听了就问,“那怎么才算好才算筋道呢?”然后奶奶像是在回忆什么,“揉的好的面它拉起丝来又长不会断还要有弹性,那才是最好的,吃起来才很有嚼劲。”那时的包子很好吃,就像自己做的一样,又大又皮薄馅多,很有嚼劲,我一口气能吃四个,也是从小吃习惯了的,直到现在我都爱吃包子,不过吃的不多就是了。
有一年端午,那是搬了家之后的事,我奶奶在新家灶上蒸包子,这是我们那里的习俗,端午都要蒸包子做茶叶蛋。因为我家人口比较多,笼屉也非常大,要两个七八岁的小孩合力才能围的起来。奶奶大概是想把两家的一起蒸了,七八层笼屉都用上了,她一边做一边蒸我和我弟弟就一边围着那个直径有一米的大筛篓一边吃的乐不思蜀。奶奶特别舍得给我们吃,那些包子全部都是肉馅的,我又从小就喜欢吃肉,我只晓得那次我吃了有八个,把我给撑坏了,还想再拿时奶奶就不许了,“喜欢也不能多吃,吃伤了身体算谁的?”
要说吃的我还喜欢吃糖,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糖,一种是米糖,还有一种是能拉丝的液体状麦芽糖。
小学放学后我们大的小的就喜欢聚集在墙边树阴下玩树根旁边细细的流土或者是抓抓蚂蚁、爬爬树,有几个比较顽皮的男孩子就喜欢去抓柚子树上知了褪下来的壳吓唬女孩子。隔的老远就听见“叮叮咯叮叮咯”的声音时,我们就会马上跑回家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