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倒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不过因为搅进了新人,所以原来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故事要从应天府今年的秋闱乡试说起,参加本次乡试并中举的一名举子中有一人名叫左子亢,院试考秀才时原本名在末流,这次乡试却高中头名解元,内外哗然。考场如战场,胜负难料,发生这样意想不到的事情也不算完全意想不到。可事情坏就坏在这位解元爷的身份特殊,他是国子祭酒左思攸的亲侄子。于是便有好事的落榜秀才便去访查这位左解元的底细,或许也想从中找出可以仿效的成功之道吧。
这一查可不得了,这位左解元虽然出身书香门第,却是个有名的纨绔子弟,平日里飞鹰斗狗,风流成性,无所不能,唯一不太能的就是读书写字。但好歹家学渊源,即使如此,能考中秀才已属勉强,他可是连试四年才得以末位忝为秀才。所以,当他高中解元之后,家乡顿时轰动开来,许多人都说,这是因为托了左思攸的关系。他是本届春闱会试的主考,是应天乡试主考赵韦卫的直属上司。是左思攸威逼利诱赵韦卫,让自己的侄子中举的留言就在乡中流传开来,后来就通过那些落榜秀才的嘴传到神都洛阳,引起了全城轰动。落榜者自不甘心,就是那中举的举子也惶惶不可终日。下属主持的乡试都敢舞弊,下场自己主持的会试舞弊起来,岂不是更加方便。于是,众议汹汹,直逼朝廷。但无奈,这件事始终只是流言,当事人始终矢口否认。况且,国子祭酒左思攸向有清廉之名,所以连皇帝听说他科考舞弊,卖官鬻爵时,都认为是“是非颠倒”,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举子们也都各自回去利用这个冬天温习去了,准备来年的春闱大典。
可是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他就是前不久刚从边界回来的武威郡王陈叔轩。
据说有个落榜的秀才拿到了应天乡试主考赵韦卫写给左子亢的信件,大意是说他已按左子亢要求,助其顺利通过乡试,请祭酒大人放心。另外,也暗示在来年的礼部选官时,请祭酒大人提携一下自己。不过,这封信应该是没到左思攸的手中就被截了下来,因为信封口的火漆印还在,信是从信封底被割开取出的,看信人一定是个偷窥者。
左思攸在学界政界都颇有声望,连皇亲国戚都忌惮三分,显然敢状告他一定是要冒很大风险的。这个秀才找个几个衙门告状后,事情便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了。一定是被官府给压下来了,因为连这封重要的信件都被官府以调查取证的名义没收了,官官相护,连这个秀才最后也放弃了。
虽然告状是告不成了,但这件事却成了神都里的一件新闻成为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一传十,十传百,事情就传到了武威郡王陈叔轩的耳朵里。他本就是个军人的嫉恶如仇的火爆脾气,一听这还了得,立即找到那个秀才,还找回了那份回信。有郡王帮忙,那个落榜的秀才又燃起希望。可惜郡王到底只是个将军,官场扯皮的手段,可不是他手起刀落那般痛苦,何况事情还关系到本朝国师。
武威郡王陈叔轩领着那个秀才碰了几次壁后,就有些垂头丧气,在回刚峰书院侍读时就流露出来,这一切也就被他的座师刚峰先生严正清所知。关于左思攸科场舞弊案,严正清在流言传得沸沸扬扬时也曾耳闻,但事情终归没有真凭实证,这对于以严谨著称的法学家而言就更本不值得采信。加上严正清与左思攸颇有私交,两人虽然儒法不相容,各自争锋,但彼此的人品却都是信得过的,这样为谋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