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托紫鹃送来的字条上,只写了这样一句诗。
周瑜在灯下展信念了几遍,意思倒不难解。木莲即木芙蓉,现正是芙蓉花开将谢的时令。“待客来”,算作对半月前分别时,自己询问住处、约定拜访的回复。只是城中人家甚多,种有芙蓉的,想来没有百户也有几十户,少不得要寻着落花去找林黛玉住处了。
次日清早,周瑜起了个大早,天刚蒙蒙亮。算起来初冬将至,这几日母亲和堂伯母一直在准备冬衣,也不知林姑娘和丫鬟是否也准备周全。
照夜白驹呼出一大口热气,周瑜翻身上鞍,驾马出门。晨风带寒,行人寥寥。他尚在考虑该从哪里寻起才好。
“木莲且开落,纷纷待客来。”
□□着,蓦地鼻尖萦绕一股细微清香,耳边马蹄声也轻悄许多。回神一看,脚下一片粉白花瓣铺就,再抬头,只见路边黛墙花窗,挤出一片经霜凝露的粉白花丛,一半犹自盛放,一半业已凋落。
周瑜伸手摘下一朵,拈花细看,果是芙蓉花。不由开眉展眼,会心一笑。四下望望,这巷口小院就斜对着太守府。撇头透过花窗向院里打量,不多时,就见那熟悉的姣花照水似的婷婷纤影迎风迤逦而来。
黛玉自打在丹阳住下,睡眠比在长安时好了不少,但也习惯了早起。她淹留此地,不得回吴郡,故而每日折院里的芙蓉作清供,同瓜果五谷一道供在那碗江水前,以表孝心。
她刚剪下三枝芙蓉,转念想起前日吩咐紫鹃送去太守府的短诗,也不知周瑜是否能发现。自己当初和紫鹃寻了两三天,意外得知太守府外的芙蓉巷有间小院可租。如此一来,与他们做个邻居,倒也相宜得很。
这十几日内,她清晨折花之时,隔三五天就能瞧见周瑜打马经过,意气风发。可他却从未留心她与太守府,不过一街之隔。这般下去,不知何时才能应诺,但要留书直言住处,又无甚意趣。黛玉执笔思忖,恰巧望见案上芙蓉,灵机一动,写下诗句,卖了个关子。
黛玉转身正要回去,不妨余光扫到花窗,枝叶迷离间露出一张熟悉面孔,正是周公瑾!
“周、周将军!”
黛玉瞧他高坐在马上,手里还捏着刚摘下的芙蓉花,便明了。两人对视相笑,这厢黛玉算了结了桩心思,原先还担忧自己是否写得太过隐晦,有故意捉弄人的嫌疑,万一周瑜并不上心,岂不得罪人?
周瑜原本下了寻上一整日、遍访全城的决心,谁曾想机缘巧合,黛玉正与自己做了邻居。再想想那信笺字句,玲珑心窍,颇有意趣。
黛玉半垂着头,侧身躲在花丛后,把那花叶来回摩挲,不知该说些什么。周瑜也不言语,抱拳施礼,黛玉不明就里,只好还了礼。周瑜调转马头,就这般仓促离去,留下黛玉在原地哭笑不得。
“姑娘?姑娘!”紫鹃见黛玉耽搁许久,出来查看,“早饭备好了,姑娘怎么站在风口里?”
黛玉含笑,探身遥望外面,引得紫鹃也顺着她的视线往花窗外看,空无一人。
“你说奇不奇怪?好端端来了,一声不吭,又走了!”黛玉一噘嘴,拉起紫鹃,“我们不理会,倒要看看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紫鹃一头雾水,懵懵地点点头。
也不过是一个时辰的工夫,紫鹃就闻得外头传来敲门声,正要去开门。
黛玉在窗下读书,叫住,“且别忙着开,先问问是谁!”
“姑娘这是和谁闹脾气吗?”紫鹃窃笑,应话,“谁人敲门?”
就听门外答道:“敢问是林姑娘府上?”
黛玉听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