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对宝玉三个小子道:“尤其是你们几个,是男孩子,更要有担当,对待自家姐妹,更要加倍用心呵护。”
“是,儿子/侄儿/女儿/外甥女/侄女知道了。”
大伙齐声应答,其实就算没有贾政的交代,大家也会善待连城的,实在是她太可怜了。
同她相比,他们这些人简直就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哪里又能想像得到这世上还有这般凄惨经历的人,那样虎狼般的亲人,有还不如没有的好。
英勇候府家大业大,这些年私下里更是富的流油,真不怎么在乎孙媳妇儿那三瓜俩枣的陪嫁。
饭后贾政打发孩子们回去上课,王氏给连城喂了药,安顿她睡下,让银钏看着些,就回了正屋。
贾政见她一脸疲惫,让人将一碗火候正好的鸡汤面端了上来。“先把面吃了,多喝些汤,我让人在汤里加了些参。吃完就去休息会,我去荣禧堂走一趟,母亲那边肯定挺着急,让丫鬟传话也说不清楚。”
王氏看着热气腾腾的鸡汤面心里感动不已,忽然想起了当年她出嫁那天早上吃的那碗面。
这么多年以来,她从未对人说起过她喜欢吃这口,可夫君却是一清二楚,每每她感觉疲惫或者心情不好时,他就让人给她做一碗鸡汤面,她觉得这碗面能一直温暖到她灵魂深处,是她一辈子也吃不腻的味道。
王氏快速地眨了几下眼睛,驱散眼中氤氲的雾气,温声道:“好,你快去吧!穿最厚的那件大衣裳,再带个手炉,别冻着了。”
贾政眯了眯眼,沉声道:“母亲放心,莫说那季家人远在边城,即便是来了京城,儿子也有的是法子收拾他们,必会让他们有来无回。不怕他们来,我只怕他们不敢来。”
贾政去了荣禧堂,同贾母一阵倾述,惹得贾母唏嘘感叹不已。
“哎!总是世事无常,记得当年李家那丫头多温婉乖巧一孩子,命不好,摊上那么一个娘家,又摊上那样的婆家,年纪轻轻就去了。”
贾政点头赞成,当年他对李玉藻的印象也是不错的,是个知书达礼,温柔善良的姑娘。哎~可惜了!
“母亲,连城那孩子,儿子准备日后就留在府里。府里小子多,那三个小的,连城将来无论配哪一个都好,从小培养的感情,自然比外面那些不知根底的要来得深厚。那孩子家世淡薄,嫁到外面去未免会吃亏。”
贾母被他的话吓了一跳,诧异道:“政儿怎么会冒出这等想法,你不是最看不得打小的娃娃亲嘛?再说了,孩子们还小,离长成还有那么多年,这中间的变数太大,不是有那句话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吗?谁能保证那孩子将来就不会长歪了去。”
贾政忙纠正道:“儿子说的就是这么个意向,也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若是孩子们都大了,彼此间又无意,儿子自然不会强迫他们成亲。可若是彼此有意,那就是一桩美事。”
“那几个小子,我看也不是读书的料,将来能娶个青梅竹马又知根知底的姑娘,也是人生一大幸事。连城那孩子五官精致是个美人坯子,我看比她娘当年还略胜几分,长大以后相貌必是不俗。”
贾母沉思了一会,觉得贾政说的也有道理,孩子现在还小,德行品格完全可以从小好好培养,教养个品行兼优的预备媳妇儿也不是什么难事。
英勇候府家大业大,这些年私下里更是富的流油,真不怎么在乎孙媳妇儿那三瓜俩枣的陪嫁。
退一步讲,即便将来孩子们没成婚,当闺女嫁出去,也就是出份嫁妆的事,倒是他们府里,白捡了一个闺女,教养好了,将来怎么都会对府里感恩戴德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