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咱们学校和宛南二分开后,各项福利都没有了,唉,这坑比的学校啊!”刘涛不满的说。
“是啊,本来和二和校的时候,总是认为人家瞧不起咱们,对人家充满了厌恶和鄙视,现在好了一下回到解放前。什么也没有了”王楠接着说道。
“谁让咱是普通高呢,没办法呀,最好的资源都给124了,轮到咱们宛南五就什么也没有了。”冯毅说了一句。
“二在这里的时候,我还能沾沾他们的光,得一些奖学金花花,虽然只有00,也总比没有强吧,现在可倒好,二一走,咱们学校就只剩下一张干巴巴的荣誉证书了。唉,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刘涛感慨道。
“你就知足吧,我到现在都没有享受过奖学金呢这都是小事,最主要的是自从咱们学校和二分开后,二把原来安排在这里的一大批先进老师和一大批厨艺高超的师傅也撤走了,现在留下的都是一批批冥顽不灵的老顽固。食堂的饭菜又贵又难吃。一年到头四样菜——包菜豆腐,水煮土豆,炒莲菜,腌洋葱。每次一进餐厅我就想吐。亏我高一的时候还一再的抱怨食堂的饭菜怎么难吃。我真的有点怀念二的大厨蒸出来的小笼包和烙出来的葱油饼,然而这些都只能想想了,因为它们都已经成为了过去。”王楠感叹着。似乎千言万语道不尽他对宛南二的留恋之情。
宛南五在王楠上高一的时候有两个校名,大门口的石柱上刻着两行大字。右边刻着“宛南市第五学校”左边刻着“宛南市第二分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由于宛南市教育局下发了一个件,本着重点高支持普通高的原则,让全市的学生享受到教育资源均衡支配的会,决定让市里的四所重点高根据地理位置远近对普通高给予帮助和支持。这样宛南二和宛南五就走在了一起。
宛南二给宛南五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二则选择把它的2000多位择校生安排到宛南五新盖的教学楼进行就读。这片区域被称为二分校。其余的老教学楼则被称为“宛南五”。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电视,窗帘,饮水,空调等,尽管这栋教学楼本来应该是五学生的。但是没有办法,要想获得资金和师资力量的支持,就必须这样做。宛南二还专门出资对五的的学生公寓楼进行了翻新和扩建,不过这样做的目的仍然是为了二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好的休息环境。至于五的学生则被赶到教学楼的顶部的一个由教室改装的集体宿舍。这样的大宿舍往往可以睡下两个班的男生,由于太过空旷,冬天冻得要命,夏天热得要死。女生则比较幸运一点,至少他们可以和分校的女生睡在一起。
宛南五在付出这么多代价不是没有回报的,首先宛南二从他们的精锐教师抽调一批来五教学,相应的,五同样抽一批教师去二本部进行任教,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经验。但是各自的薪水还是有所属学校下发的,其次就是两个学校的管理是相对独立的,只有在学生大规模集合时两所学校才会统一管理,当然在这个过程,宛南五可以吸收大量的经验教训。二分校允许五派教师去分校免费听课。而且会定期为五教师做教学指导。还有一点好处就是五学生和二分校及二本部所使用的校园一卡通是一样的,这样五的学生就可以以低廉的价格品尝到美味的饭菜。宛南二专门从校本部调过来一批大厨,当然还是出于本部分校,一视同仁的原则。不希望分校学生因为营养不良而影响学习。大厨所做的饭菜品种齐全,价格低廉,以至于五的很多教师都在学生餐厅用餐。当然二是不会在乎这些的,如果非要将二和五做一个对比的话。我想用地主对农民再恰当不过。宛南二的前身是宛南县立第一高级学,后才宛南撤县设市,“宛南县立第一高级学”也随之更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