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心事,也就置之脑后了。家长里短,有大把的日子还在前面等着,需要好好操持。
虽然家里远称不上富裕,但姜大壮和耿飞花都觉得,既然儿子这么聪明伶俐,就值得更好的,需要好好栽培,方不辜负孩子的天分。
姜大壮和耿飞花虽不是睁眼瞎,可识的字也有限,给儿子启蒙认认字还行,却不能替代夫子。村里没有学塾,从前姜大壮和耿飞花自个儿教姜九天认了些字,但既然儿子前尘俱忘,还得重新教一遍,将自家会的都教给儿子才好。不过以儿子现在的聪明劲儿,学起来应该很快。
说是要进学,可也不能马上进,第一孩子这么小舍不得,第二就是要重新教儿子识字。据说在镇上的学塾,蒙童里就没有在进学时真的大字不识一个的,自家儿子不说一定要表现得比别人好,可也不能叫人看低了。
另外还有一点必须得好好琢磨的,就是自家在镇上没有可以寄养孩子的亲朋故旧,寄养在陌生人家找不找得到不说也不放心。其实说起来,就是真有亲朋故旧,也还是不放心的,这唯一的儿子是两人的命根子,一天不见都是煎熬。
这么一来,还得在镇上支起个营生,才好方便照顾儿子。不然镇上那么远,一来一回要大半天,要是天天在村子和镇子间接送,就干不成什么事了,那样一来,一家人靠什么吃喝呢?这要找个营生可不是等闲事,恐怕不是一日两日能成的。说不得姜大壮要勤着往镇上跑跑,才多些希望。而在找到稳当营生之前,却是不能将儿子往镇上送的。
世间事,都是一环扣着一环,有了前因,就有后果,有了一念起,就有一念落。但走一步看一步,谁也没长前后眼。耿飞花初提进学,是两人确实早有儿子该当到了进学时候的念头,也是遇了事儿的因势利导,却并没仔细盘算。
若让村人知道姜大壮两口子为了儿子进学竟有了抛家舍业的念头,必会惊呼这才是真正的新鲜事。而至于大家伙还想不想学他俩口子行事,就是两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