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见识,毕竟只有在青云村和青云镇的这一点点。他从别人处听来的那些东西,毕竟没有切身感受,其实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他读的那些书,虽然都记住了,却像来自空中楼阁。他所拥有的记忆,总共也才不过几年。
再说,记忆这种东西,新的不断覆盖旧的,新的不断扭曲旧的,新的不断淹没旧的,新的不断强化旧的,新的不断削弱旧的,无声无息地翻腾不休,本来就是常新常变的。你前一刻也许对它无比笃定,下一刻不定就对它充满犹疑了。
姜九天发现,再微小明显的事,也是禁不住想的,人一旦时时细想,恐怕就连手足都不知道该怎么摆放了。
于是依李逢所言,想不明白的时候,就放开手不去想了,改看看别的。那些星象运转,那些风水布局,即使不问前因,不问后果,但看前人总结的种种观察运用之法,也是很有趣味的。
另外,那个本来不怎么在意的修行入门之法,也拿出来翻翻,想试行一二。
那法门里说,天地之间,有气自生,充斥其间。气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无物不容。但凡修行,无不从引气开始。每个人天生都会引气,都时时刻刻在引气。不只是口鼻呼吸间有气进出,人每个毛孔乃至肌理脏腑骨骼,其实也无不是气的通行之所。
然而人这种天生所能的引气,是无意识的,全靠本能的,是对气无所辨别的。人引入的气固然维持了人身体机能的如常运转,却也不断在消耗人的精力寿命,如燃烛之火,将寿命燃尽之时,就是人死亡之日。当然,也有很多人根本等不到火将烛燃尽,火直接就被外物扑灭了,缺了这火,精力寿命无所周转凭依,人一堆骨肉就不过死物而已,人同样活不成了。所以俗语有言,人活一口气,虽气不只一口,道理却是这个道理。
人进行修行,就要首先有意识地感知外界之气,感知周身之气,对气进行辨别,并尽可能引导更多有益之气进入已身,减少有害之气的摄入,并尽可能排出更多有害之气。有益之气中,最可贵的莫过于人尚在母腹中时的先天之气了。那时在胎水之中,气微而精,些微先天之气就维持了人的莫大生机。人出生之后,先天之气不存,但修行的人要尽已所能,分辨出相似之气,愈相似愈佳。
普罗大众往往并没有这种分辨的能力,也就入不得修行之门。而拥有灵根者,对天地间的气机感知较为敏锐,一般集中神思反复习练后能做到辨气并有选择地引气,从而修行已身,感悟妙用了。
引入身体的有益之气按固定脉路周行全身,不断凝练,可在体内形成先天之气,存储于经络之内。若能在全身经络里存满先天之气,那就是练气有成,到时力可举象,可享一百五十寿。
也许比起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这一百五十寿算不得什么。可想想那众多年纪不过四十许便病痛缠身一命归西的人们,能活到一百五十岁实在是天大的造化,闻所未闻的福寿。
爹娘有自己有得晚,虽自己多少还算是个孩童,爹娘现下却眼看着没几年就要到不惑之年去了。虽然相比周围人,他们看起来比实际年纪年轻许多,可普遍的寿数在那里,不想此事还罢,想起来怎不让人焦心。
想到这个,姜九天修行那个法门的心前所未有地热切起来。想来他与爹娘血脉相承,他要是有灵根,爹娘很大可能也该是有的。若他试了后,能窥得门径,那他可以把这个修行之法教给爹娘,并从旁协助。爹爹老说他有仙缘,有运道,但愿在这事上确实应验。若能通过修炼这个延长爹娘的寿数,他们一家人长长久久地在一起,世间事就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