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晓途》正文 第九篇 化工厂(四)
有水泥路相通。

    二是大力发展水电、水利工程,这里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水资源丰富,落差较大,适合建中小型水电站。筑坝造湖,建了大大小小几十座水电站,搬迁了十几万偏远村民。

    三是偏远贫困村大迁徙,宁月市所有的山高沟深、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的贫困村人口有近五十万。修水电站,筑水坝搬迁了十几万人口,另外还有三十万人口需要搬迁到交通便宜,资源相对富饶的地方。

    四是因地制宜的发展种植业及畜牧业,宁月市除了宁河沿岸有一小片冲积平坝,其余全是山地沟畦,不便于种植常规农作物,最适宜栽种果树。根据各县各乡村的土壤、水质、气候条件栽种适宜的果树,后来就有了核桃县,苹果县,石榴县,脐橙县等美誉。还相宜的发展牛、羊、鱼等畜牧养殖业。

    五是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因宁月市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文化很有特色,此地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这里矿产资源贫乏,不适宜发展工矿产业,却适宜大力发展旅游业。

    这个扶贫发展计划好比明正二十年前茅坡乡的放大版,当年实施起来都困难重重,现在涉及几百万人口,又是如此广袤的地区,其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在搬迁过程中,有舍不得走的,有嫌赔付条件不好的,还有的官员从中撈好处,不一而足,其严重时还引起民众的暴乱。

    扶贫过程中,村民的愚昧无知,有时真的让领导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哭笑不得。扶贫工作,省市一直在抓,从未间断过,但每次都是治标不治本,甚至大多数时候连标都治不了。

    有一次省工作组到美波县一个偏远小山村视察,一行视察小组十多人(包括市县领导),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翻山越岭,过缆索,爬绳梯,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到那山村。中途见条件如此艰苦贫困,视察小组很多人都流下伤感的眼泪。他们走到一个穷困人家,一家五口人住在一间破旧矮小的茅草屋里,屋中间一个地炉,用几个石头支起一口陈旧的破铁锅,屋角的草甸上一床破旧的棉絮,三个儿女穿着破烂、单薄,光着脚板。象这般贫穷的人家,这个村子里有一小半,这里的孩子几乎不上学,只是放牛、放羊、喂猪、做农活。这家最是典型,主人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常常酗酒,打骂老婆孩子,所以更加贫困不堪。几个领导凑了五百元钱交给主人,让他置办一些家用东西,那村民接过钱非常激动地说:“感谢领导、政府关心,你们在家稍等一下,我去买条小猪儿,煮坨坨肉给大家吃。”话还没落音,就朝门外跑去。一开始所有领导都懵了,等反映过来,他已经跑出院门,县领导忙让村长将他追回,让在场的领导都哭笑不得,不置可否。

    象这样穷乡僻壤的村子,宁月市的每个县都有几十个,大多数都不通水电,不通公路。如此偏远、艰险的山路,修公路、架电线确实困难重重,而且毫无经济价值。遇到天旱,缺水少吃,遇到暴雨,会有山体滑坡的危险,象这样的山村只有搬迁一途。

    以前的扶贫工作有些盲目,主要途径是给贫困户送钱物,送机电下乡,而且政策执行的非常好,每村每户都送到了。但是有的村子不通电,村民就把冰柜用来装粮食,电视机当凳子坐。这主要是领导失查,只顾自己的政绩,要数据不讲实际造成的。这次扶贫开发攻坚工作,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不只是扶贫,更强调持续发展。除了贫困村子的搬迁,给条件好的村子铺路架桥,架线通水,还把重点放在持续发展上。就象计划里那样,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等,让老百姓受实惠,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根源。争取五年内全市脱贫,十到二十年内全民小康,这当然是一个艰巨而长远的任务。

    由于有中央及省上的大力支持,也有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再加上各级

-->>(第4/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