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一看就是个十分精明能干的人。他不笑不说话,看到刘子安和我走进来,特别开心的样子。他先是声称村里太穷,拿不出什么好吃的照顾我,接着又夸赞当地的饭食特别符合现在人们的健康理念。他说知道我平常并不缺吃少喝,也就没有特地的为我准备饭菜。做得是家常饭漏粉鱼。我看到他家女人从土瓦屋里端出漏粉鱼,名曰鱼,其实并不是鱼,sx人土话叫“蛤蟆骨斗”,因为做出的鱼鱼十分像小蝌蚪的缘故。据说是将豆粉加白矾、盐、水和成糊状,锅水烧热将糊徐徐倒入,用木勺着底使劲搅,以免结块。糊熟离火,取漏勺,把面糊漏到凉水盆内,凝结成鱼。漏粉鱼可凉吃,将鱼鱼捞入碗里,浇上配好的浆水汤,滑软鲜美,清凉可口,鱼鱼顺喉而下,有活吞之美感。冬吃则讲究炒粉,平底锅烧热,淋少许清油,将葱花稍炒后,倒入粉鱼,加调料炒至色黄味香即成。村长说吃这“蛤蟆骨斗”,一定要放辣子,那才叫有味道。我真佩服村长的精明,花钱不多,却让我吃的满头大汗。就在“蛤蟆骨斗”一滑溜溜进我的齿唇间的一霎那,我的人生有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就像我一口吞噬了十几条蛤蟆骨斗。而它们本来就短暂的生命也就在我的嚼食中轻而易举地就结束了。我不知道是我的心变硬了还是我的心一直处于冷漠里。刘子安说,他第一天也是先到的这儿,也是在村长家里吃的“蛤蟆骨斗”。他说,“蛤蟆骨斗”这玩意儿,除了这儿的人能做出酷如蝌蚪的面食,其他地方再难寻觅。“蛤蟆骨斗”可热吃也可放凉吃,味道十分鲜美。夏季特别适宜,可缓解夏季的烦躁,滑、软,进口待咬时却顺喉而下,有活吞蝌蚪之美感。刘子安暑天来的,坐下就一连吃了四碗,暑热尽去的那一刻,液下津津生风。
吃得那叫一个同体爽快。他后来总说,他迷恋上黄土高坡这里,“蛤蟆骨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距离四十里村只有二里路的一座山坡的阳面。学校的教室不是瓦房也不是有窗户的草房,而是几顶窑洞里。刘子安就住在最左边的一间窑洞里。中间两间窑洞用来做教室,最右边的一间窑洞是厨房和杂物间。操场只有三间房的面积大,一个木质篮球架比正规篮球架低了许多,孤零零立在空地边上。站在空地上,眼前一片凄凉,令我雪上加霜的是刘子安在我来的第二天就匆匆走了,他要一个月才能回来,如若不是那几碗“蛤蟆骨斗”顶着,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马上离开这里。现在,我一个人稳稳地站在空场地上。
十几个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第一天看到我,眼睛里流露出陌生与新奇的目光。一个小名叫哼的小男孩问我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我问他你说呢?他说你是女老师。我问为什么?他说黄色鸭绒袄只有女生才能穿。我说你没有见过大哥哥穿红的黄的衣服吗?他说没有。他说他妈妈有一件黄色棉袄。
我大声问其他学生,老师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竟然有多数说我是女老师。理由是老师漂亮,围了围巾和穿了黄色鸭绒袄。我哽咽了。因为我的穿戴在城市里的孩子们的眼里,不会成为判断男女的标准。而他们的见识依旧停留在七八十年代,以颜色鲜艳为男女判断标准,他们还从没有走出过小山村?我敢说,没有哪个志愿者愿意长期生活在这里。如果没有这些孩子,四十里村就是一个没有一点希望的村子。可这些孩子如果没有老师教他们学习文化知识,仿佛更遥远的地方也看不到希望。
我来的第二天,下雨了。没有任何征兆,就下雨了。我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