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无难有远虑,患在必有近忧,长吁短叹望白头,心死万事皆休。
管他明朝晴雨,只顾今日耕收,意气风发在人谋,勤奋自有天酬。
上回说到三界内各仙宗圣祖之间各个有隙、貌合神离,因此道家始终不能一统三界。这天上仙官,表面看来亲如一家,背地里却是彼此倾轧。天庭之内,勾心斗角由来已久,倾轧陷害从未宁静。曾有一日在宫廷宴饮之间,有帝明、雨师萍翳二仙出言不逊,那帝明本是上古重臣,曾助炎黄战败蚩尤,属天帝一派人物,因心直口快,看不过天庭百官做派,一时怒起,竟当着玉帝面指责萍翳与风伯飞廉沆瀣一气。那飞廉本是上古时期蚩尤大神的肱股之臣,人面鸟身,当时因玉帝主政三界不久,急需依附,因此将风伯、雨师招为亲信,仗着玉帝撑腰,萍翳、飞廉大骂帝明为老不尊,最后三人竟动起手来,成为三界千古笑谈。
老君等三清奏请玉帝责罚帝明,五方五老天君进言奏请玉帝处置萍翳、飞廉,玉帝震怒,贬帝明到临邑国做一山神,贬萍翳、飞廉亦贬凡间做两处土地,三地各相隔十万里之遥。后五方五老天君被玉帝架空,三清一派与玉帝离心离德,帝明生性耿直,不愿卑躬屈膝,更兼众仙见帝明大势已去,无人为其求情。这一巡山,竟守了数千年。那萍翳也是因此失势,后来雨师之职由赤松子担任,只不过赤松子是那上古大神炎帝的女婿,德高望重,久后必将危及玉帝声望,便将行雨之权授予龙族敖家,那炎帝三女儿惨死东海,化成精卫,因此炎帝与敖家有仇,玉帝正好借此打压上古天帝一派。三人中只有那飞廉四处经营,方才三百年竟又官复原职,只是其走后,土不生万物、河不产鱼虾,想那地之精华,都被他搜刮干净了。有监察言官奏下飞廉一本,玉帝借势免去了飞廉的风伯之位,令风神娘娘司风。
帝明驻守人间数千年,不想那西方梵天等众与佛祖争位,一时战斗不过,竟然逃匿至临邑国,将帝明等驱赶出去。那帝明久受人间苦楚,对天庭富贵越发迷恋,恨不能一朝得到赦免,得以官复原职。但天庭上下,人人自保,怎会为一失势之神大费周章。按照三清法旨,每一千年,有姜太公到人间、地府宣旨,将修善之人封神封圣,世间善男信女,只要虔诚之至,死后俱可到天庭,但为奴为吏,还要看天缘而定。但千万年来,玉帝争权,将这度仙封神之功夺了过来,绝不肯轻易授予,唯家中尊拜玉皇大帝者,方有机缘为神为圣、鸡犬升天。那些尊奉三清之人,俱不足以登天庭,老君只得暂封个地仙,并无俸禄。因此千百年来,姜太公再未开封神榜,帝明也只得四处飘零。此乃后话。
成道听罢众神议论,早知这三界不靖,如今能够有一席立锥之地,不过是仗着曾经的仙兵利器,又有三清垂顾。那三清与玉帝不睦,方才有成道的喘息之机,无论三清与玉帝哪方当权得令,也难保恒元宫安若泰山。只是如今三界不止天庭不靖,还有儒家、释家、五方五老各据一方,因此才使得恒元宫声威大震,方能够得意一时。如今若不能急速壮大,恐再无时机在三界立足。主意打定,命大司农即刻开工建殿,复命太常丞置备信札礼记,准备派遣心腹之人前往各处拜望。
其实三教纷争由来已久,天庭自恃兵多将广,先抑住儒家,又恐释家东传,儒家人数虽众,但只重传教,不修仙术,犹如与人争斗,无有利器,又在中土之内,量儒家没有几分胜算。但释家则不同,其地为外域,不属中土管辖,天庭政令不出两界山。况释家学法传咒、自修功德,法力高强者比比皆是,取天庭而代之实是未尝不可。那西教东传之念由来已久,为应对天庭五百护法真君,西方佛教则有五百金身罗汉,天庭有三清六御统天,西方则有三世祖佛六大菩萨。况那西教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