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南浦仙宫》正文 第二十章 备试
费用由牟氏族人公出。

    数年间,包括清江县牟氏族人在内,已为军队输送良材百余人,每三年的文武举人会试,清江县也屡有斩获。

    我到帅府当天,即携汪老太君亲笔书信拜诣了老爷子。

    老爷子拆信观看,嘴张得鸡蛋大,半晌才回过神来。“妈耶!……妈耶!……我牟氏竟出了此等奇才!

    沧浪,是否真如你奶奶信中所讲,六岁之龄,在阵法造诣上非常人可比,在应试准备上足够中举。据汪太君讲,你是在梦中得仙人授艺,现居府上,可有什么特殊需要,可随时告诉我,第一时间备齐送你。”

    “谢二爷爷关心,沧浪到时自会麻烦您,跟随我而来的两个老仆及早先到达的渚海渚江等人,望您多费点心思,这几天我要备考,让其他人少打扰我。”我将心中所想直言。

    “这些事我自会吩咐下去。此次文考,压力不小,夔州下辖各县均有俊才应试。听说你是文武均考,应武举者更是有几个少年高手,怕是难以取胜啊!’”牟巨寿作过相关详细调查,将当前局势作了分析。

    “考试的事不劳您费心,文试程式程老夫子已作过考核训练,武试嘛……稍微麻烦点,您告诉我考试范围后,我好去准备一二。”我实话实说。

    “远看婆娘近看猪,反过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满怀信心是好事,可你连考试范围都不知道,就敢临阵磨枪,仓促上阵,视考试如儿戏,也只有你敢想敢做。”清江侯摇摇头,一脸的无奈:“此前我已作了承诺,如汪太君所言,叫我不要干涉你的自由,我在想,是不是天师府和定国公府在和我开玩笑。”

    “二爷爷多虑了,几天后见分晓,有必要为几天时间逗你吗”换作是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那就不是怀疑,而是认为铁定不可能。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

    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宋代科举考试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

    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

    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

    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

    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

    殿试后分三甲放榜。

    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

    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两年不定。宋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

    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

    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

    熙宁八年,宋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

-->>(第2/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