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故事与感悟》正文 人的需要和满足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需要,需要就是主体对一切有利于其自身生存发展的事物的趋向性(渴望或本能),那么这种趋向性为何而存在呢?我们把主体换作生命立论。生命的这种趋向性来源于生命的一个本质属性,即生命追求永生,追求永恒。生命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就是继续存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生命通过繁殖延续自己。整个的生命(比如某个物种)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千万年来生生不息。那么对于单个的生命而言呢?(如某物种中的某个个体)它为了使自己的生命更大更长的延续,(比如生更多的后代)就必须要有物质的基础,每个生命个体如此,资源必然不足,不足就有竞争。这就产生了对物的源源不绝的需要。

    生命本身就有需要,人也本来就有需要。这些需要很多都不是人的意志能左右的。根据心理学家研究,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最低级的是生存的需要,其次是安全的需要,高级一点是生理的需要,再高是尊重的需要,最后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总之,大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本能的生存的需要,一种是发展的优越感的需要。满足了第一种需要人可以活着,满足了第二种需要人可以有意义地活着。

    这些需要对人有什么作用呢?类比下质点运动学,需要就像最持久的力一样,推动着人的行为,行为的方向指向需要的满足(或简称满足)。或者说,需要使得人向着满足它的方向运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人饿了要吃饭,这就是生存的需要使得人向着吃饭(满足)的运动。当然了,现在我国都已经是小康社会,吃不饱饭的情况恐怕十分地少。

    下面来讲满足,满足就是一切有利于主体生存和发展的事物。满足同一需要的事物可以是很多种的,比如满足饿这个需要的事物,那可真是太多了。总体来说人饿了趋向食物,但就林林总总的事物而言,这种趋向有选择性。比如通常北方人吃面食,南方人吃稻米,有人喜欢吃桃子,有人喜欢吃香蕉一样。那么这些事物之间又有何不同?如何给事物一个价值呢?则是另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