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蜀辈》正文 第九章 扶苍为王
    世人只道蜀国多山,尤其南中之地,山势险峻,让人望而生畏。却不知荆州南部同样峰峦叠翠,山势不高却连绵不绝,在广袤的荆交两地无边无际地铺开来。

    就像虱子藏在衣服褶皱,世事艰难,不少人只能藏在大地的褶皱里。

    荆州南部重镇桂阳(今湖南郴州)的北面,就有一条高耸连绵的山脉,成为天然的北守屏障。其东西各有两座主峰,相距不过三十里。西边为扶苍山,东边为泗洲山。差不多是两山之间的中点,一条能并行两辆马车的官道横穿山脉而过,直抵桂阳,象征着朝廷对边陲的统治。

    但此时便有两伙人隔着这条官道对峙,看参差的旗号分明是来自扶苍山和泗洲山。

    他们各自聚众藏匿在深山里生活,刀耕火种,歉收时便下山shā rén越货,别人的生死、朝廷的权威甚至国家的兴亡都不是他们在意的事情。这些像虱子一样的人只相信拳头和刀枪,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史书上称他们为山越。

    山越的构成大多为百越族人,他们世代居住在大陆南方,是汉以外另一个族群,曾经建立过东瓯、西瓯、骆越、闽越等政权。汉武帝征服百越后,贵族大户逐渐被汉化,譬如后世的“欧阳”一氏便是瓯越贵族汉化后的姓氏。而当中不愿接受汉化的只能躲到深山老林里,后来汉末乱世,又有很多不堪朝廷苛捐杂税徭役兵役的汉人也避世其中。

    山里的生存环境自然要比平原上险恶得多,邻里间必须守望相助,因此逐渐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他们平时以农耕为主,种植谷物,又因山中多出铜铁,而常常自铸兵甲,以山险为依托,自拥军队,其首领有“帅”、“大帅”、“宗帅”等诸多称谓,成为半独立的军事势力,人数少则数千,多则甚至有数万。

    史载山越主要集中在吴国境内,丹阳、吴、会稽、鄱阳、豫章、庐陵、临川、建安、新都、东阳、东安等郡都曾有过山越起事, 其中新都、丹阳、鄱阳、会稽为甚。终吴一朝,都对攻打山越又爱又恨,一来山越经常下山掳掠,致使民不聊生,二来山越总数高达几十万的青壮人口在乱世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因此只要国内不对魏蜀出兵,吴国都热衷于从山越中获取人口。

    值得一说的是,经过千年的融合,原先的百越也没有被完全磨灭,而是演化为当今的京族、壮族、苗族这些少数民族。其中京族又称为越族,成为越南的主体民族。

    很自然,如今山下对峙的两伙人便是扶苍山和泗洲山的两部山越。

    在一面写着“扶苍王”的破烂旗帜下,一名叫毕歌的百越族勇士瞄了眼身边这位面覆铜甲的高大男子。虽然自己这边只有两百多人,但想起第一次见到这个男人时的恐怖情况,他竟然不禁为对面泗洲山的六百人感到担忧。

    大概是两年前一个深冬的夜里,当时还是二当家的毕歌和寨主正在寨中和一群兄弟饮酒。他和另一个身材矮小的青年男子来到寨中,两手空空,穿着一身破烂的粗布短打,活像一个乞丐。

    后来毕歌才想到,南方的寒冬虽然没有大雪纷飞,但高耸的扶苍山好歹也能冷到结一层薄冰,但他浑身不见一丝颤抖,反而散发出一股热气,或者叫杀气。

    寨主看着这两rén miàn带杀气,不像是要投靠的,自知来者不善,便厉声问道:“干嘛的!”

    他眼睛直勾勾盯着寨主,好一会儿才说,“来当扶苍王。”

    寨主虽然被盯得心里发毛,但这扶苍山上百号人好歹给他不少底气,“我看你这臭乞丐是饿疯了!来人啊!”

    那个矮个沉声说,“敢来的都死在外面了。”

    寨主嚯地站起来,抽出长刀,毕歌更是暴骂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