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接着乔枢民趁热打铁,召集院里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工作部署。临时组成两个专门小组,一个是赴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订制小组,负责定制、改装车厢及铁路运输等事宜;一个是基建小组,负责选址、土建、吊装、四通一平及施工保障;接下来是紧锣密鼓、一环扣一环的工作落实┅┅。
订制小组第二天一到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就与车厢分厂的业务人员开展技术交流——接受车厢分厂的建议,选用25型客车车厢改造住宅用房。这是中国铁路第三代主型客车,由四方机车车辆厂研发,尚处于试验阶段,恰好有成型的样品;每节车长255米,车体宽度31米,材质为低合金钢。经测算,只需要车厢的一半,就可改造成两室一厅的一组住宅。订制小组与车厢分厂进行交涉,看能不能只订半截车厢?当场人家就急了,操着青岛话激动地嚷嚷:“你割(ga)一半走人了,另一半给(ge)谁?”
订制小组赶忙打电话请示乔枢民,乔副主任在电话那边是这么说的:“唉!那就订一节吧,今后想办法糊弄糊弄燃化部财务司,一块处理——报销得了!”订制小组当即签订了改装一节25型车厢的协议。车厢分厂为此组织职工连夜加班,进行拆装改造——去除了车厢底部的轮毂部分,车厢分拆后改造成两组生活用房;每组两室一厅,配有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以及燃气炉灶、排风系统、上水和排水系统,设有车顶单元式空调装置和电热装置;安装了单元式铝合金窗,采用低磨耗低噪声的风挡及橡胶风挡,户门为推拉式滑轨门。这工艺水平,毫不逊色希特勒的亚美利加号元首专列。
学院那边也沒闲着,在大院西南角测量规划了两组车厢的坐落位置,根据青岛方面提供的尺寸,砌好两组房子的基座,铺设了水电气讯管网、以及排水管道。
五天后的一个大清早,一列货运火车从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的专用轨道上缓缓驶出——经胶济线一路奔西,然后在淄博再转向北行驶┅┅。机车身后的平板拖挂上,蹲着两组幽幽闪着光亮的“大玩意”,黄昏时分火车徐徐驶进学院所在的小镇车站。
站台上,油田运输公司派出的两台加藤25吨吊车已等候多时,“齐心协力”将车厢吊装到四台“太脱拉”平板拖车上,浩浩荡荡地开进能源学院的西南区┅┅。
紧接着,早已在现场待命的学院基建处施工人员,将两组房屋一丝不苟地吊装就位,拼装的严丝合缝;然后接通水、电、气、讯和排水系统┅┅。当晚,但见工地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一派繁忙景象。
第三节
“七七事变”爆发后,为了不当亡国奴,南开大学学生林公凯带着15岁的弟弟林公明离开天津故里,一路西行,仅在武汉作短暂停留,最终落脚昆明。公凯进入西南联大继续学业,公明先入"昆中"借读,后转入联大附设的师院附中。
兄弟二人离家时,父母倾其所有,给兄弟俩凑了一笔盘缠,一路上颠簸流离,他们到达昆明时已两手空空。没有了家庭作经济后盾,哥俩只能靠联大发放的一二十元补助金维持生计,天天看着弟弟清水煮萝卜白菜,公凯心里很不是滋味,弟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整天清汤寡水的怎么行?
公凯听说联大师生有一半人在外面"兼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