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他进入一所社区大学,大学的学习时间,课内与课外的时长比例约为1:3。也就是说上1小时的课,老师布置的作业要花费3小时;对留学生而言,则需要4-5个小时才能完成。按照外国学生每个学期10个学分的标准,少佳课外学习至少需要40-50个小时。加上10个小时的课程,以及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每周花在学习上必须在60个小时以上。少佳深感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很刻苦,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远超预期。他只用了一年就把社区大学两年的学分修完了,凭着获得的学分以及较高的gpa分数,顺利转入了一间四年制大学。
威奇塔位于美国堪萨斯州中南部的塞奇威克县阿肯色河畔,是该州最大的城市和塞奇威克县治所在地,城市规模相当于中国的地级市。19世纪80年代起,从南方得克萨斯向北方运送的牛群经过此地,故而有“牛街”之称。
威奇塔州立大学(wichita state university) 是堪萨斯州的公立大学,拥有多年招收国际学生的历史,来自110个国家、1000多名国际学生在此就读。选择这所大学,少佳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威奇塔市的生活费用在美国城市里是较低廉的,每月400美元就可维持生活,他不想让接近退休年龄的伯父为自己负担太多的费用;其次是这所大学提供研究所教育,符合相关资格的研究所学生可获得研究助理奖助、学术奖助、奖学金、贷款等财务援助;他想在研究生阶段,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为妻女来美陪读提供生活保障。
他喜欢上了植物学,这与他在草原的经历有关。为了掌握英语植物专业的单词,他选择阅读有关植物方面的科普读物,在本科的后两年,通读了近十年的《科学美国人》期刊,里面有很多有趣的研究方向和前沿科学知识,内容足够深厚准确。他还自学了好几本植物方面的英文教科书,牢记住每一个专业名词,目的是将来读得懂国外文献,能与专业人士讨论课题。
不久,国内也传来了喜讯。能源学院在北京原址设立了研究生部,林公明教授成为第一批研究生的专业导师,夫妻俩一起回到阔别十年的北京,与少佳的哥姐团聚了。
但少佳心灵上的孤独,无法排解。每当他独处时,思乡之痛,撕心裂肺,他常常背诵纳兰性德《長相思》中的词:“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他思念妻女,想念父母和亲人们┅┅。
第四节
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林少佳终于等到了本科毕业那一天,他同时被本校研究所录取为植物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提供全额奖学金。那时,全美国从大陆来的公派留学生也不过百十人,包括少佳这些自费生,加起来也就几百人;而在威奇塔州立大学,只有少佳一人是从大陆来的学生。倒是有不少来自台湾的留学生和他相识,这些台湾学生大多努力勤奋,热情友好,乐于助人。
来美国好几年了,少佳写信给知青伙伴们这样描述美国:——也许你出门拐个弯,就能看到两个足球场大小的绿地,这是供居民自由活动的场所,让人内心很舒服,感受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大部分美国人待人很热情,对陌生人也会主动打招呼,展示出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强烈的公民意识,自律,恪守信念,敬畏法律和对规则的遵守。
林少佳想念他的枣红马,他曾经在草原上放了8年的牛,马背上的青春岁月,磨难和理想撞击着他的心灵。在梦里,他多次与心爱的马相遇——那匹善良、温驯的枣红马正回头望着少佳,好像心中充满了眷恋之情┅┅。
少佳的研究生阶段极富挑战——课堂学习是启发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