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赖嬷嬷亲自牵着晴雯的手,一路引她来到了日常起居的院落,说些暖心的闲话,因年老体衰气力不济,眼看快睡过去的光景,赖大家的忙笑嘻嘻走进来,带着晴雯去旁边厢房里小坐,不过胡乱聊些贾府里的八卦之类,又请晴雯喝茶吃点心,晴雯也随意应着,因心中忐忑,于吃食上无心在意,只随意吃些点心罢了。
就这般百无聊赖地瞎扯,一转眼便到了午时,有小丫鬟来传报,请客人去赖嬷嬷里吃饭。赖大家的笑着应了,又暗暗朝晴雯打眼色,挤眉弄眼。晴雯知道赖大家的意思,无非是即将同姑舅表哥吴贵见面了,心中暗想赖家这番安排好生迂回,想是花了大力气的,此时才是重中之重。
想及此处,晴雯忙强打了精神,跟着赖大家的来到赖嬷嬷房中,却见满桌子的菜色,满当当摆了一桌子,虽同荣国府里贾母日常所食不可同日而语,但仔细看时,却也有一两道菜颇见功力。
赖家人待晴雯甚好,赖大家的眼疾手快强拉晴雯左边第一张椅子就坐。晴雯知道这是个尊位,忖度自己身份卑下兼年纪轻,于是竭力推让,赖嬷嬷见晴雯如此知礼,心中大为满意,笑着安慰道:“都是自家人,何必如此客气。你难得回家一趟,正该这般坐的。”
晴雯死活不肯,赖大家的面上无奈,只得将左边第一张椅子留了自己坐,又请晴雯坐后边第一张椅子。晴雯心中想了一回,记得赖大长子赖尚荣已有妻室,便想把第二张椅子让给赖尚荣之妻。赖嬷嬷见晴雯如此乖觉,且懂得谦让,心中愈发满意,又解释说赖尚荣之妻这日去城外进香求子,不在家中吃饭。晴雯这才在右边第一张椅子就坐了,心中却暗暗心累,暗想赖家虽然人丁不旺,却将贾府里贾母那边的规矩学了个十成十。
不过,贾府是钟鸣鼎食之家,吃饭讲究个食不言寝不语,贾母处摆饭时从来都是鸦雀无声,除了王熙凤、李纨等人捧饭布菜的响动外更无声息,赖家却未能学得这种□□,几人席间随意说些闲话,偶尔就某道吃食评论一二。
晴雯饭量本不算大,吃了几口就有些饱了,虽有赖大家的一直殷勤为她布菜,仍然提不起兴趣。少顷突然见丫鬟端着一个托盘上来,将一个细瓷汤碗端端正正放在晴雯面前。赖嬷嬷和赖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朝着晴雯看过去,晴雯立时明白,这汤碗里的只怕就是阳春面了。
果然,小丫鬟撤去了汤碗上的碗盖,只见雪白的面上撒着碧绿的葱花,清汤里漂着几滴麻油,香味四溢,正是晴雯特意提起的阳春面。
晴雯见了那面不由得百感交集,正发愣间,赖大家的已经笑着说:“姑娘真是个果真是个长情的,这么多年都不忘本。谁不知道在府里时宝二爷那么宠姑娘,什么山珍海味的没尝过,偏偏心心念念这一碗阳春面,整日里念叨着。可巧今儿个家里请了个厨工,最擅长做面,姑娘赶紧尝尝看,是不是家乡滋味?”
话说到这般地步,晴雯如何不知道,这便是姑舅表哥吴贵亲手与她做的阳春面?忙用筷子挑了一口,细细咀嚼时,只觉得那面软硬适中,滋味不咸不淡,恰到好处,又用勺子尝了一口汤,却是余香满口,暖人肚肠。想来吴贵表哥生疏厨工技艺多年,这次为了博一个好前程,只怕压箱底的力气都使出来了。想到此处时,鼻子一酸,差点落下泪来。
赖大家的在一旁察言观色,看得真切,忙道:“看姑娘这般模样,只怕这正是家乡风味无疑了。阳春面虽是上不得台面的吃食,但难得这般投了姑娘的缘法,也算那厨工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