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12.论禅
为什么最早的时期众生平等不是它字面上的意思——

    佛教西晋的时候传入种.花,那时候是什么时期?

    封建社会。

    那个世界的人类又不像苦境这样,人类之间区别大的令人绝望——且末说苦境,人类国家统治之间,本身靠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毕竟那一个世界人之间区别正常,又没有真正的神仙修者——统治者用的所谓的‘天子’,‘天生玄鸟,降而生商’,‘斩白蛇’,现在谁不清楚其中的手段?

    然后,在这样的封建王朝治理下,你敢说一个真正意思上的‘生命平等’‘众生平等’?还想不想传教了?是想成邪教吧?

    而三修般若后者的问题同理,价值观选择,而价值观这种东西。它一直在变化。而变化……有句话说的好,生在对的时代,错的都能成为对的,生在错的时代,对的都能成为错的。

    粟子——民国时期文人抛妻弃子找女人再婚,现在看起来无疑是渣男,可那时候却是抵抗封建势力——正确的行为。

    所以价值观取向这个问题,不想明白不能答,想明白更不能答。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贪嗔痴本来就是度不尽的。

    所以,这其实颇有些诡辩论之言,这些佛者觉着品读起来颇有些不对——

    当然不对,现在问题都不再是贪嗔痴了。

    只是很快,明白过来的一位佛者,深阙主事,年华不染·裳璎珞手持着助念流苏,对三修般若问道:

    “而以何度三毒?”

    这是把问题扭回来,也是唯一的解——

    把皮球踢回三修般若这儿。

    而正等着的三修般若,弯腰行半礼。没有用自己的话回答,而是念了一段经文: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持戒除贪,戒能生定,定力深厚,贪心不起,定力更进,断灭嗔心,智慧显露,愚痴障除,正见正行,净化身心,因次第修,证果不远,解脱根本烦恼,能度一切苦厄;此法真实不虚,唯信之者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