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24.第二十四章
    当今帝后鹣鲽情深,齐大人私下里和皇帝相处是很随意的。皇帝此番讲学,也有给齐大人撑面子的意思在里头。

    皇帝发御论的时候,命齐大人侍立身旁,说着说着就开始称赞齐大人教学有方,看这国子监的莘莘学子,都是爱卿的功劳啊。朕得爱卿,如得膀臂,从此高枕无忧矣。

    齐大人和他一唱一和,说都是陛下德沐教化,所以臣民人人向学,臣不敢居功。

    皇帝就又问他,爱卿主持国子监这些时日,可有什么贤才进献给朕没有啊?

    齐大人道,方今生员皆碌碌之辈,没有堪为栋梁的大贤。只有臣新收的三个徒弟,稍有些知识,再学几年,勉强能为陛下效犬马之劳罢了。

    皇帝于是命此三人上殿觐见。

    三人行完大礼,听命抬头之后,皇帝先指着席仲笑道:“此三子里,必定是他最不成器。”

    李金也笑了:“皇爷可别如此说,殿下委屈得都要哭了。虽说咱们殿下淘气些,比不得别人家孩子沉稳,也不可劈头盖脸就说他,好歹做样子问一问呢。”

    皇帝笑了:“朕也不用问,就知道一定是他不好。他这两个同门,一个是今年的小三元,一个是会试副榜的第一。他如何能比过?”

    又问:“你们两个谁是金荣?让朕看看。”

    皇帝和亲侍拉家常,做臣子的可不能也腆着脸上去开玩笑,何况他一个小秀才。御前失仪可不是闹着玩的。

    金荣面色恭顺地叩首,回道:“学生金荣,京城人氏,现在国子监广业堂读书。”

    皇帝又道:“抬起头来。”

    金荣复又抬头,视线不高不低,注视着皇帝的胸口。

    皇帝端详他良久,微微点头:“好,好一个年少英才,果然不凡。你可做过策论没有啊?”

    金荣回说没有。

    皇帝微笑:“你们日后要入翰林院,不会写策论可怎么行。虽说监生不宜议论国事,可也不能太拘泥了。时文虽重,策论也得早早练起来,将来好有言于朕。朕是来讲学的,不妨就做一回先生。这儿笔墨都是现成的,你们一人写一篇策论出来,朕给你们批改。写的好的,朕有赏。写的不好的,朕也不罚。就是你们年轻些,写了些不当说的话,朕在这里,也没人追究你们。”

    指着席仲笑道:“你可要给朕仔细些,朕可要带回去给你母亲看的。你写的不好,朕是不管,你母亲如何说你,朕亦是不管的。”

    三人忙又叩首领命。

    小太监抬了三张小案,案上有纸有笔,还有磨好的墨汁。

    皇帝道:“朕有一事不明久矣,请为我解惑。国朝税负之低,自古未有,而黎民之苦不能消除。前朝赋税三倍我朝,一有水旱,百姓无力自养。我朝轻徭薄赋,一有水旱,百姓亦无力自养,比前朝更甚。”

    金荣抬头直视皇帝的眼睛,皇帝回视他:“汝可知何解?”

    大殿内响起一阵抽气声。

    金荣复又垂头,拿起笔来,蘸饱墨汁,也不打草稿,一挥而就。

    “黎民之苦,不在赋多,而在赋少。正赋多,民可衣食无忧矣。正赋少,民则无以为命,死不能安。”

    金荣大概能明白皇帝想看到什么了。

    本朝□□布衣起家,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登基之后,曾数次减少农民的税负,还给后世子孙留下一条铁律:永不加赋。

    □□皇帝初心是好的,他以为农民生活困苦源于贪官污吏的剥削压榨,这其实也是对的。

    然而,要解决这一千年难题,并不是靠一句“永不加赋”就够了的

-->>(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