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净手,端坐在案前,抬手要弹,似想到什么,按弦不动。
周瑜在旁,正襟危坐,见她不动,关切道:“姑娘所思为何?”
黛玉凝眸不语,犹疑地看看周瑜,周瑜恍然觉得这院内静得很,虫声隐匿,鸟啼不闻,没来由叫人安心。
“甚静……”神思舒缓,随着袅袅炉香,弥散开来,像能逍遥游于世外,周瑜自言自语,“此境难得……不知是这香还是这院子……”
黛玉微微愣住,一次倒还能算作巧合,可两次三次,周瑜总能与自己所思所感相投,不得不使人诧异。
“香是寻常,院子也无甚特别……”黛玉熟识的男子屈指可数,以为天下“臭男人”总是居多,最不能体会女儿心意,一个宝玉已是天下无双,还未曾见过周公瑾这样的人物,难得叹道,“我入吴地以来,数次听闻周将军雅誉,真是名不虚传!”
这话是黛玉衷心称赞,她一时惊诧,不觉得有什么。反倒是周郎微低了头,浅笑道:“不敢当……”
黛玉这才惊觉自己忘情,回过神来,飞红了脸,埋头不语,半晌才闷声说:“都道情随境变,妾今日所奏琴曲,难与当日相同。将军莫要嫌弃才是!”
周瑜笑着摆手,道:“当日有当日的好,今日的也有今日的滋味。琴曲本就是悦己之物,次次相同,那便是死物了。”
黛玉咂摸他这话,句句合乎心意,释然一笑,省却冗言赘语,阖目按弦,复奏当日《高山流水》之曲。
抹挑勾剔,吟揉注撞,时而似小河淌水,时而又如平野青丘。音韵从容,清冽纯澈。周瑜渐入佳境,不禁痴迷,连黛玉弹完止弦都不曾发觉。
黛玉见他垂眸缄默,必是心有所感,不去出声扰乱。外面松风阵阵,方寸院落之上便是万顷苍穹,浩瀚碧宇。
“姑娘心境宁和,瑜便安心了。”周瑜慢悠悠念出这句,眼里溢满笑意。
黛玉先前还未多想,听他这话,稍加思忖,果真不错!
她眼下流落丹阳,身边只有紫鹃相伴,又无亲戚依怙,亦无产业傍身。可离却朱门大院、深闺樊笼,天地茫茫渺渺,自由来去,往日读到的庄周逍遥的境界,此时才能领悟一二。
“了无牵挂,方知天下之大。”黛玉感慨。
周瑜复又低下头去,并不能完全认同,“姑娘弹奏此曲,琴音和畅,手法精纯,可真要论起曲意,不似前日那般动人。”
黛玉端坐,肃然正色,“还请将军指教。”
“谈不上指教。不过是一己之见。”周瑜若有所思,“此曲名为《高山流水》,先秦伯牙所作。伯牙与钟子期互为知音,故《高山流水》又是知音之曲。姑娘此番弹奏,境界开阔不少,但所含情意,还及不上那日江上夜弹。”
“知音”二字撞进耳里,刺在心头,猛地叫黛玉想起宝玉来。黛玉微蹙了眉头,眼中酸涩,却又不想落泪,心口发涨,空余遗憾。
周瑜观她神色,有了些许察觉。离别十载,当年花下含怒带嗔、又笑语连连的女孩,想必也经历不少世间爱恨嗔痴,难以诉说。
窗外凉风扑面,响起一阵雁鸣。
“姑娘可否借琴一用?”周瑜轻笑一声。
黛玉点点头,起身让座,周瑜抬眼安慰,“在下言语有失,惹姑娘伤怀。奏一曲赠给姑娘,聊以遣怀。”
黛玉转悲为喜,含羞一笑,“素闻将军精通音律,黛玉有耳福了。”
周瑜挥开衣袖,安定心神,拨弦奏乐,